兒童感冒篇:「中藥」,讓孩子每次感冒都加分

文/註冊中醫師 陳家富 (17.5.2023)
「孩子感冒怎麼辦?」
作為醫師爸爸,每次孩子感冒或病了都會有種無形的壓力。
特別是最近兒子喜歡進入診所,主動和病人搭訕:「你是否看陳醫師呀?陳醫師是我爸爸!」這個時候,若孩子自己也在咳⋯醫師便有點尷尬了~
可是經過多年的中藥「育」兒,陳醫師也漸漸明白它到傳統中醫藥的寶貴。
其實小孩會感冒,是平常之事
其實醫師的孩子也是會生病的普通人,特別在進入幼稚園後,實在難以幸免。記憶中最慘痛的階段應是大兒子K1-K2,剛開學後的1-2個月,差不多每個星期都要開治療/預防感冒的中藥給大兒子。更可怕的是⋯家中年幼的弟弟也很容易被感染,兩個兒子同時病,家長真的應接不暇。
直到最近,小兒子又咳嗽了(其實是父母之日常),當然仍然是繼續中藥治療。其中有一日,咳嗽非常嚴重。無奈要為孩子請病假。醫師爸爸心裡也納悶,不知今次要請多少天假才可恢復了?
怎料,隔天孩子睡醒後咳嗽已大減,竟可如常返學了!如此經歷,醫師爸爸再次感恩學的是中醫,也更明白中醫藥之奧妙。其實中藥最厲害的地方在於:「每次治療都為孩子的體質『加分』」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打好抵抗力才是關鍵
很多孩子父母都會向醫師述說:「孩子病一次,體質差一次。」隨之而來,迎接他們的便是無止境的看醫生。病完又病,病完更容易病。甚至有西醫逗趣的告訴病人:「只要不上學,就不會再病了。」
其實醫師的孩子也會病,但今次看到孩子的恢復力和抗病力如此強,醫師心感欣慰,其實醫師一家在「口罩令」解除後,已經再沒有戴口罩了。(上班或生病時除外)
中醫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口罩或許能短暫的保護我們,「正氣」卻是一生之久。
中藥為主,可西藥輔助
在臨床診療上,其實醫師爸爸不會完全抗拒病人服用西藥,但一般會指導用「中藥為主,西藥為輔」的原則。
在治療感冒或咳嗽時,醫師會建議病人在早上或中午全用中藥治療。若於晚間睡前更受咳嗽、頭痛或鼻水等症狀困擾才適當服用相應藥物,服西藥目的是緩緩症狀,確保睡眠質素,讓身體有足夠的休息。
用這模式治療的好處是幫助建立身體的正向循環,不是只單單抑制症狀,更能用中藥提升自身的「正氣」和恢復力。如此治療,體質便不會因每次生病而變差,反而每次生病都是一次免疫系統的學習,久而久之,孩子便能適應世途的凶險(細菌病毒)了。
除此以外,醫師爸爸也觀察到,很多時即使弟弟病了,不停在家中咳嗽(播毒),哥哥很多時也不會被感染。證明哥哥日子有功,免疫力明顯隨著年歲增長了。
避免過度保護孩子
「怕」了生病,其實比生病本身更可怕。醫師留意到很多衞生意識很強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反而容易或反覆生病,其實我們都需要讓孩子社會化,若過度保護孩子,孩子可能成為「溫室的小花」。
流感或疫症來襲,反而成為第一波的受害者。感冒,生病並不可怕,只要懂得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每次病了都加分」,這才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延伸閱讀:
1. 《愛飲中藥的孩子》
2. 《孩子發燒了怎麼辦?》
附上「增強抗病力」常用處方:
方名:玉屏風散
方意:言其功用有似禦風屏障,而又珍貴如玉之意
組成:防風、黃蓍、白朮、生薑
功效: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表虛自汗(體虛易感風邪者)
*醫師註:
由於小兒體質具容易溫燥之特性,使用此方時需配伍其他中藥以緩解本方之燥性。
文中所載中藥配分或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後,再處方加減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