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都是病?!中醫調理五臟氣血,内外兼治改善失眠!

文/註冊中醫師 盧曉玲 (10.05.2023)

睡眠時間是我們每日身體休息放鬆、代謝更新的好時機。然而不少臨床研究指出3個成人中就有1個飽受睡眠問題困擾!

相信大家都有經歷過難入睡,睡不着,容易醒,多發夢的情況。偶然一兩次睡眠質素差,並不足以構成病態。但是當睡眠問題愈來愈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精神狀態、情緒表現、日常生活,就小心演變為「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DSM-IV對睡眠障礙所下的定義:

  1. 失眠狀況已每週超過三次以上,或連續且長達一個月以上。
  2. 程度足以造成主觀的疲累、焦慮,或客觀的工作效率下降、角色功能損傷等。

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藥物影響、飲食習慣、精神壓力、慢性疾病、睡眠窒息、作息混亂等。今期盧醫師從中醫五臟氣血角度,同大家分析一下,中醫如何診斷和治療睡眠障礙的問題。

中醫内科學認識睡眠障礙:

當病人的睡眠時間、深度不足以幫助其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精神,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或時寐時醒,或醒後不能再入睡,嚴重者整夜不能入睡,則可判斷患有「睡眠障礙」。

長期的失眠帶來沉重的壓力和痛苦,不想長期依賴安眠藥、精神科藥物等,可以考慮中醫從内到外,經藥物和針灸治療,透過五臟氣血陰陽入手,從根本體質到心理健康解決睡眠障礙的問題。

📖中醫臟腑辨證,睡眠障礙病位主要在「心」,其次與「肝、膽、脾、胃、腎」的陰陽氣血失調關係密切。比如:

  1. 因「心神不安」而失眠:多見心悸貧血,頭暈目眩,心神失養。
  2. 因「肝火内動」而失眠:多見急躁易怒,情緒波動,導致肝氣鬱結。
  3. 因「心膽氣虛」而失眠:多見遇事膽怯,易驚多夢。
  4. 因「脾胃氣血,心神失養」而失眠:多見面色蒼白,精神疲倦乏力。
  5. 因「脾胃積滯而失眠:多見胃脘脹滿,消化不良,胃不和則臥不安。
  6. 因「痰熱内擾」而失眠:多見胸悶痰多,頭重眩暈,心神不安。
  7. 因「心腎不交」而失眠:多見更年期五心煩熱,頭暈腰酸,腎陰虧虛。

1. 中醫臨床常用中藥和處方:

  1. 心神失養多用歸脾湯、酸棗仁湯。
  2. 肝鬱氣結多用柴胡疏肝散、丹梔逍遙散、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3. 心膽氣虛多用安神定志丸、酸棗仁湯。
  4. 脾胃積滯:多用保和丸、半夏厚樸湯。
  5. 痰熱内擾多用黃連溫膽湯。
  6. 心腎不交多用黃連阿膠湯、孔聖枕中丹、滋水清肝飲。

🍃此外還可配合:
合歡皮、合歡花、玫瑰花、柏子仁、琥珀、龍骨、茯神、丹參、首烏藤、生地黃、百合等,對症下藥。

2. 中醫外治法調理睡眠障礙:

針灸常用有效穴位:
百會穴、神庭穴、頭維穴、神門穴、心包穴、合谷穴、太冲穴、三陰交穴等。


延伸閱讀:
1. 《成日都好攰?你可能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症
2. 《擊退慢性疲勞,調養減齡好氣色!


日常生活保養小貼士:

  1. 避免睡眠前玩手機,長時間對電腦等刺激眼球等活動。
  2. 避免飲用濃茶、咖啡、奶茶、碳酸飲品等。
  3. 飲食習慣建議少食多餐,每餐6-7成飽即可,不要暴飲暴食,尤其睡前3小時避免進食過飽。
  4. 適當放鬆心情,發泄壓力,避免經常性情緒波動。
  5. 適當服用中藥、揉按穴位幫助安神助眠。

睡眠好,精神好,才有滿滿的精神動力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