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氣喘?不能同時醫好?

文/註冊中醫師 陳家富

最近,陳醫師治療了不少咳嗽患者。所以咳嗽的病人也介紹了很多咳嗽的朋友前來就診。

當中有一位婆婆令醫師令下印象。

婆婆說:「我睇西醫,我告訴他自己有咳喘和鼻塞,他開藥給我。但奇怪的是我服西藥鼻子通了,咳喘卻增加了;如果鼻塞,我的咳喘反而減少了。」

她說曾向醫生表達過這情況,但醫生的回覆是:「不會這樣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陳醫師聽了,便嘗試耐心地向婆婆解說箇中原因…其實,我們必須先了解鼻塞到底是什麼機制?

在中醫看來,鼻塞是一個自我保護機制,肺為嬌臟(嬌嫩的臟腑),特別容易受風寒等外邪侵襲。所以人體本能地便要對肺臟和氣管多加保護。而鼻塞其實是鼻腔內的鼻胛充血,在鼻胛充血後,便能減少及減慢 冷空氣 的吸入,這機制更能保護氣管及肺臟免受寒邪侵襲。

所以若只用西藥治療鼻塞,婆婆本來脆弱的氣管便受不了,咳喘便會增加(希望排出多餘的寒邪)。相反,鼻塞機制保護了氣管,有鼻塞時咳喘便不會那麼厲害了。

婆婆年紀雖然有點大,但聽完陳醫師的解說後不斷點頭。她終於知道自己的身體發生什麼事了。

所以,中醫為婆婆治療時,不會只單單改善某一個症狀,中醫所希望達到的效果是整體地提升肺臟系統的陽氣(正氣),那麼氣管和肺臟吸入空氣時便不會過度敏感,因而導致咳喘了。

其實,只要肺臟系統的陽氣足夠,鼻子自自然然也不會再過度充血,這時候鼻子也順理成章會變得通暢,不再鼻塞了。

中醫是一門特別的醫學,認為人體是不可分割的,每個器官和組織間都相互連繫,治療時也不應只重視改善某種症狀。治病需要整全地看,才能把病真正的治好。

讓病人身體重新恢復正常的平衡。「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覆診時醫師再問婆婆,「今次鼻塞減輕了,咳喘有沒有增加?」婆婆開心地回答:「沒有了。鼻塞和咳喘都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