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交替容易鼻敏感、鼻竇炎發作?!中醫師教你對抗過敏性鼻炎5個保健貼士

文/註冊中醫師 盧曉玲 (14.06.2023)

最近香港的天氣悶熱難耐,室外陽光直射,地面溫度偏高,暑熱熾盛;室内冷氣直吹,空氣不流通,稍不注意就傷風感冒。

例如我們從溫暖的室外走入冷氣房,鼻黏膜感受到冷熱空氣交替時,黏膜下的血管會異常收縮、擴張。這時人體中的水份便會從血液穿過血管壁化為鼻水排出體外,導致流鼻水、鼻塞,噴嚏等症狀發生。

尤其是體質虛弱的小孩、患有鼻敏感、哮喘、氣管敏感的體弱人士,噴嚏連連,鼻水不斷實在難受。今期,盧醫師從中醫角度分析過敏性鼻炎的成因,更同大家分享5個解決鼻敏感發作的小妙計!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以突然和經常性出現鼻子瘙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眼周浮腫等為主要臨床表現。過敏性鼻炎可常年反復發作,有呈季節性、時間性發作的特點。

在中醫角度,屬於「鼻鼽」範疇,與「肺」、「脾」、「腎」三臟關係密切。古有醫書《諸病源候論.鼻病諸候》記載:「肺氣通於鼻,其臟有冷,冷隨氣入乘於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表明鼻子的疾病與肺臟及寒邪有關。

「肺」

開竅於鼻,主氣,司呼吸。當肺氣虛弱,衛外不固,受風寒之邪侵襲,則肺氣失宣,鼻竅不通。氣不攝津,故津液外泄,鼻流清涕不止。鼻腔内正邪交爭,驅邪外出,故噴嚏頻作。

「脾」

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肺臟氣血有賴脾臟生化、輸布氣血。當脾氣虛弱,土不生金,則肺氣虧虛,易受外邪侵襲而誘發本病。

「腎」

為氣之根,督脈為人身陽脈之總督,腎督二脈相通,陽氣上行,溫養五臟六腑。腎陽虛,溫熙失職,則外邪易從鼻竅、肌膚入侵。腎不能納氣,則容易出現咳嗽、氣喘的表現。

中醫藥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明顯!

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從臟腑氣血出發,需遵循「清肺固表、健脾益氣、溫腎納氣」的治療原則,處方多用玉屏風散、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金匱腎氣丸等。

其次輔以通鼻竅、化濕濁的中藥,如辛夷、蒼耳子、白芷、藿香、佩蘭、砂仁、枳殼、石菖蒲、荊芥、炙麻黃、鵝不食草、徐長卿、路路通等中藥,加强療效。

盧醫師建議5個解決過敏性鼻炎的小妙招:

1. 早晚洗鼻

鼻塞、鼻涕往往是鼻腔有黏稠分泌物、鼻屎等,或鼻腔黏膜附著過敏原造成局部刺激,可以早、晚用溫暖的生理鹽水(或洗鼻器輔助)沖洗洗鼻子,讓分泌物有出路,避免鼻水倒流,不斷刺激鼻咽範圍。

2. 熱敷鼻子

用溫暖的熱毛巾覆蓋鼻子四周的位置(或用霧氣噴霧代替),鼻孔微微吸入暖空氣,能加速血液循環使鼻通道變寬,緩解鼻塞症狀。

3. 墊高背睡覺

當身體完全平躺時,鼻水容易倒流,刺激咽喉乾癢咳嗽。睡覺時,可以加小枕頭/毛巾/被子,墊高背脊,避免蜷縮身體,讓呼吸更順暢,舒緩鼻塞、流涕等不適。

4. 按摩穴位

鼻塞、噴嚏嚴重時,可適當選取鼻子附近的穴位,疏通氣血。例如鼻翼兩側的「迎香穴」、「鼻通穴」;咽喉乾癢,想咳嗽,可按摩咽喉部的「天突穴」。

5. 天灸療法

體質虛寒、容易發鼻敏感、哮喘、氣管敏感的人士,建議可考慮每年夏天、冬天的天灸療法,在背部貼上溫熱的藥丸,刺激身體氣血循環,能有效舒緩鼻塞、噴嚏、鼻水多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