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缺的其實不是食物,而是「飢餓感」!

文/註冊中醫師 陳家富
在繁華的都巿中行醫10多年,漸漸發現…
病人們缺的從來都不是食物,而是「飢餓感」!
或者說,是我們都太怕「飢餓感」了,只要有少少飢餓的感覺便隨手吃些零食,撫心自問,我們當中有多少人真的明白原來「斷食」或適當的「飢餓感」對身體才有益處呢?
中國傳統文獻均有對飲食的建議:
《管子》說:「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命損」
《千金要方.養性序》進而指出:「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澼。」
醫師臨床上看見很多病人都因為水濕痰瘀而引起不同的病症,尤其糖尿病及膽固醇高的患者很容易有這種體質偏性。而很多患者可透過中藥及飲食調節改善一些困擾日久的病症。
斷食的好處:
現代醫學也開始正面確認斷食的好處,當我們停止進食一段時間後,原本用來作為能量的肝醣消耗殆盡,人體就會將三酸甘油酯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並由肝臟製造酮體,作為身體的能量來源。
《肥胖症》期刊2020年刊登的一項研究,則將20人隨機分為進食15小時以上、與進食8小時(或10小時)兩組,結果發現進食10小時的組別,減少的體重比15小時以上的人多了2.2公斤。
此外,進食10小時組在內臟脂肪、三酸甘油酯與空腹血糖方面的數值都有所改善,顯示限制進食時間有助於避免糖尿病、心臟病等危機。
斷食的禁忌:
雖然「斷食法」有不少好處,但以下人士不建議「斷食」:
- 正值成長發育期的兒童和青少年
- 有較高熱量需求的懷孕婦女、哺乳媽媽,或是運動員
- 體重過輕
- 正在服用某些藥物:例如血壓或心臟藥物,以及必須和食物一起服用的藥品
- 癌症病患或免疫系統較低下的人
- 有糖尿病或血糖問題的人
- 心血管、肝臟、腎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
- 患有飲食失調或曾有飲食失調病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