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不驚人誓不休?

文/註冊中醫師張天慧

中醫可以幫助增乳、 通乳嗎?

答案是可以的。

中醫認為缺乳是因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肝鬱氣滯等原因所致。因此,針對不同原因,註冊中醫師會建議不同方法去治療缺乳、 塞乳。

1. 針灸:

針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技術,它涉及將細針插入身體特定的穴位。在中醫理論下, 針灸可以用於增加乳汁產量、緩解與哺乳相關的疼痛或不適以及改善整體泌乳功能。

有幾個針灸穴位可以用於支持哺乳,具體使用哪些穴位取決於個人的特定需求。以下是一些例子:

  • 足三里穴(ST 36)
    此穴位位於膝蓋下約3個手指寬度處的腿上。它通常用於滋養消化系統,也可能用於支持泌乳。
  • 三陰交穴(SP 6):
    此穴位位於腿內側,踝骨上約3個手指寬度處。它通常用於支持生殖健康,也可能用於促進乳汁分泌。
  • 內關穴(PC 6):
    此穴位位於內側前臂,腕關節上方約2個手指寬度處。它通常用於緩解噁心和嘔吐,但也可能用於促進泌乳。
  • 百會穴(GV 20):
    此穴位位於頭頂正中心的前囟。它通常用於鎮靜心神和改善思維清晰度,但也可能用於支持哺乳。

2. 中草藥:

中草藥可以幫助支持母乳哺育。有特定的草藥配方可用於促進乳汁產量、改善泌乳功能並解決可能影響母乳哺育的潛在健康問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草藥和方劑:

  • 葫蘆巴
    葫蘆巴被認為具有泌乳作用,也就是可以促進乳汁分泌。
  • 當歸
    這種草藥在中醫藥中常用於滋養血液和促進血液循環。它也可能被用於支持哺乳。
  • 絲瓜絡:
    有清熱解毒、潤燥滑腸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熱毒,緩解因乳腺堵塞導致的疼痛和脹痛等症狀,有助於促進乳汁的順暢流通。


3. 飲食療法:

在中醫中,飲食被視為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食物可以幫助促進泌乳,中醫師可以提供飲食建議以支持母乳哺育。


4.  正確哺乳技巧:

催乳主要是由催乳素和泌乳素控制的,對於需要增加乳汁的母親,建議學習良好的哺乳技巧、頻繁哺乳來保持乳汁量。 哺乳時, 乳頭是絕對不能有痛感的, 嬰兒正確含乳是極為重要的。 建議不肯定自己嬰兒是否有正確含乳的母親找相關治療師、 中醫師了解。 產後嬰兒馬上與母親肌膚之親( skin to skin ), 讓嬰兒有尋乳反應, 並提防乳頭混淆也是重要的。


5. 保持心態良好:

除了針灸和中草藥等物理干預外,中醫還包括呼吸練習。這些實踐可以幫助減輕壓力並促進放鬆,進而支持母乳哺育。不必過份追求多奶而反而給自己太大壓力, 但又要合理地調理及改善身體素質, 取得平衡。 總之, 若要取捨, 有個開心媽媽比有母乳更重要, 任何媽媽若因哺乳困難感到失落、 抑鬱必須要儘早求助!


總結:

對於缺乳、 塞乳症狀,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心理狀態等等,並且需要根據個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如果出現嚴重的缺乳、塞奶症狀,建議儘早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建議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