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神】一個微小動作也能助你調補腎精?多吞口水助長壽!

精神狀態對一個人身體有影響。
情緒和身體器官互為影響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五臟和人體的情志互為影響。臟器是神的載體,猶如電腦硬件一樣,與「神」同在。
中醫提及「守神」和「守精」。守神是指生命活動自動控制系統、精神意識、心理活動。守精是指守著精神營養物質精華。
守神、守精與保守我們的臟腑功能和有密切關係。
中醫論「怒、喜、思、悲、恐」五種情緒過激時對身體的影響
中醫學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過激的情緒反應傷及人體的臟器功能。
「怒傷肝」
可見於動怒發火後白睛微絲血管破裂,由於肝主筋可見上肢不自主抽動,嚴重者可見中風。
「喜傷心」
可見於中六合彩或獲獎後興奮過度,胡言亂語,神志異常。
「思傷脾」
思慮太過以至不思茶飯,是「思傷脾」的表現。
「悲傷肺」
過度傷心悲哀哭泣傷肺可體現為哭後呼吸道不暢、痰涎增多、聲嘶等等。
「恐傷腎」
可體現於例如孩子受驚後小便失禁,女子受驚後月經失調或流產等。
以下3項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守神」:
- 閉目養神
減少過度用眼,包括使用電子屏膜產品。
- 少說話
少說無謂的話,即"廢話"。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生 只平靜建議 某議員「講少無謂嘢」也不無道理。) - 吞口水
舌下金津玉液穴位,舌下分泌的涎液對人體有滋養作用。
(哈!此時陳醫師也想起燕子的口水-燕窩)
古代醫學偉人已視口水為身體重要的金津玉液,能養腎氣!
李時珍云:「人舌下有四竅,兩竅通心,兩竅通腎氣。心氣流於舌下為靈液。道家語之金漿玉醴,溢為醴泉,聚為華池,散為津液,降為甘露,所以灌溉臟腑,潤澤肢體。故修養家咽津納氣,謂之清水灌靈根。」
我們華人必定要改掉胡亂吐口水的惡習,愛惜金津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