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臉色如何,你的身體也必如何!

文/註冊中醫師 盧曉玲
中醫診斷强調「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當中的「望診」正是觀察病人的臉色。正所謂「有諸内,必形諸外」。人的臉色其實提供好多訊息,反映了我們身體的狀況。尤其皮膚病、情志病,甚至脾胃、月經、睡眠等問題都可以透過望臉部的「神、色、形、態」發現出端倪。
我們屬於黃種人,臉色多以微黃爲基礎底色。而分別在於顔色的深淺差異、是否有光澤、滋潤、色斑、痤瘡、皮疹等。簡單將人的臉部分爲五部分:「前額區」、「眼區」、「鼻區」、「臉頰區」、「唇周及下巴區」,盧醫師為大家舉例分析外在的臉色與你身體内在的關係。

1. 前額區
前額區最常見就是生暗瘡、髮綫後移等問題。
香港空氣污染嚴重,平時臉部受外在的空氣污染物、粉塵影響,容易出現皮膚乾燥、毛孔阻塞,油脂分泌不平衡。加上經常熬夜,飲咖啡奶茶、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睡眠差,容易「心火亢盛」的體質,額頭的暗瘡就會冒出來,眉心偏紅,嚴重時會誘發頭痛。
此外,血熱者,頭髮容易乾枯,毛囊得不到滋養,容易脫髮,出現髮際綫逐漸後移的情況。

2. 眼區
眼區最常見就是眼皮下垂、黑眼圈、眼瘡等問題。
眼睛長時間對電腦、手機熒幕,光綫的刺激導致雙眼疲勞,休息不足,胃口減少,脾胃氣血生化不足,不能榮養眼睛,眼皮就會支撐不起而下垂,給人「無精打彩」「大小眼」的感覺。
眼睛周圍好多微絲血管,當過度勞累,情緒焦慮,睡眠不足,就會導致氣血不暢,身體產生的廢物不能排走,不斷積聚,就會導致眼周膚色偏暗淡,黑眼圈腫大。
若多熬夜,喜飲酒,食辛辣,情緒暴躁,焦慮緊張,肝膽鬱熱,甚至會誘發眼瘡,紅腫化膿,疼痛難耐。

3. 鼻區
鼻區多觀察顔色變化,正常顔色是微黃,與周圍皮膚無明顯變化差異。
若出現「青紫色」,多見是肝鬱血瘀證,容易驚慌、情緒不穩定,睡眠易醒、遍身疼痛的表現。
若出現「灰黑色」,多見是腎陽虧虛證,容易手足冰冷,腰膝酸冷,小便頻數等。
若出現「赤紅色」,多見是熱證,容易心肝脾胃鬱熱上犯,出現皮膚潮紅,暗瘡等。
若出現「淡白色」,多見是氣虛不足證,容易感冒,鼻塞流鼻水,氣管敏感,頭暈眼花,疲勞等。

4. 臉頰區
兩側臉頰佔人的臉部較大範圍,是暗瘡、色斑、皮疹容易萌發的地方。
左側臉頰對應中醫臟腑「肝」。當肝氣鬱結,肝膽積熱,氣血停滯,就會生暗瘡,色素沉澱形成「肝斑」。
右側臉對應中醫臟腑「肺」。當肺臟氣陰虛,氣管敏感,痰濁内生,容易出現暗瘡、皮膚乾燥脫屑的問題。

5. 唇周及下巴區
唇周區多見是暗瘡、唇瘡、嘴唇脫皮等問題。
唇周是胃經、大腸經循行的位置,飲食不節制,腸道積熱,就容易出現内熱生瘡的表現。嘴唇的黏膜得不到充足津液的滋潤,就會脫屑。
而女性常見月經期前出粉刺,常見是腎陰不足,陰虛内熱,對應是下巴的位置。
生活小知識,避免中伏誤區:
1.熱氣上火不一定是飲涼茶
不要以爲熱氣上火就飲涼茶,不少病人脾胃虧虛,腸胃敏感,過於寒涼反而誘發腹瀉、頭暈,加重病情!
2. 避免刺激發炎皮膚
避免用手指抓撓皮疹、暗瘡的位置,勿用過度刺激的清潔劑刺激皮膚,以防皮膚發炎嚴重!
3. 適量戒口
病從口入,戒口好難,但十分有用。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尤其重要。調理身體從健康清淡,富有營養的飲食做起!
🗒️盧醫師治療建議:
1. 内服中藥
調養身體氣血,由内到外,讓你的臉色容光煥發。
2. 外用藥膏
針對性處理皮膚問題,清潔、保濕、滋潤,缺一不可。
3. 專業美顔針治療
透過幼細的針淺刺入臉部皮膚表面,改善臉部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狀況。
總結:
現代潮語「YOUR FACE , YOUR FATE」其實充滿生活智慧。在中醫角度,你的臉色如何,你的身體也必如何!從臉部的「神、色、形、態」可以發現身體大大小小的問題。病從淺中醫,快向專業的中醫師查詢,調養身體,從你的臉色開始。
*備註:文中所載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治療。
註冊中醫師 盧曉玲中醫 (15.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