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乳房脹痛,中醫三招KO有妙法!

文/註冊中醫師 盧曉玲
根據最新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9年公佈的「香港女性十大癌症」數據,位列女性發病率首位的是頭號癌症正是「乳腺癌」。
香港乳癌患者的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8歲,相比美國患者年齡中位數62歲、澳洲之60歲,香港患者相對年輕。其中每14名婦女中有1人有機會在一生中患上乳癌。在2019年,49%乳癌個案都發生在40-59歲的女性身上,年齡愈大,風險愈高。不要以爲年紀輕就不會患上乳癌,數據顯示本港最年輕患者甚至不足25歲。
盧醫師經常遇到乳房問題來求診的女士,其實乳房問題可大可小,及早檢查,定期保養至關重要!導致乳房脹痛的四大常見原因:
1. 荷爾蒙波動變化
女性在月經前、經期時,體内荷爾蒙變化,較平日更為波動,出現週期性的乳腺脹痛,常見月經前一個星期開始乳房腫脹,牽扯至前胸、後背、肩頸部疼痛,食欲下降,脾氣暴躁等。
2. 内衣尺寸不適合
選擇不適合尺寸的内衣,尺寸太細容易壓迫胸悶,導致胸部、肋骨、肩背部肌肉綳緊導致牽扯疼痛。相反,尺寸太大,乳房承托不足,無法固定,造成乳房容易敏感。
3. 姿勢不當肌肉緊痛
經常性的姿勢不當,例如頸向前傾、高低膊、肩膀内收、寒背等導致胸鎖乳突肌、胸大肌、斜方肌、背闊肌、小圓肌、崗下肌、肋間肌等肌肉綳緊疼痛,氣血運行不暢,導致乳房附近肌肉牽扯疼痛。
4. 乳房良性纖維囊腫
不少年輕、育齡期的女士因壓力大,情緒抑鬱等因素,好容易出現乳房纖維瘤的情況,常見是良性囊腫,大小可細至黃豆,大至鷄蛋都有可能。可在乳房單側或雙側同時出現,觸碰時明顯疼痛拒按,月經前乳房脹痛加劇。建議透過婦科乳房超聲波造影檢查(Mammogram)及早發現,積極治療。
在中醫的角度,乳房脹痛屬於「經行乳房脹痛」、「乳核」、「乳癖」等疾病範疇。乳房屬胃,乳頭屬肝,沖脈所司在肝,而隸於足陽明胃經,故沖脈與乳房、乳頭相關。若肝氣郁結或痰濕阻滯,遇經前、經期沖脈氣血充盛,郁滯更甚,令乳絡不暢,可致本病發生。常見分型有肝鬱氣滯和胃虛痰滯。
中醫治療乳房脹痛三大妙法:
1. 及早診斷,積極中藥治療。
中醫藥治療乳房脹痛有明顯療效,透過疏肝,柔肝、健脾、化痰、散結等法,舒緩乳房脹痛,改善荷爾蒙波動,調理體質,從根本治療。
常用的中藥如:柴胡、枳殼、白芍、當歸、川芎、地黃、川楝子、延胡索、半夏、佛手、香附、素馨花等。
2. 乳房推揉手法治療
不少乳房脹痛的病人都有胸背、肩頸肌肉綳緊、乳絡不通的表現。,透過由女醫師主診,使用調製的精油配方,從外到内,從上到下推揉乳房及附近肌肉,最後以正骨復位改善體型,療效益增。
3. 療愈花茶鬆一鬆
中醫師會透過望聞問切,瞭解病人的體質和需求,建議適合你的花茶。常見的放鬆療愈花茶有:疏肝解鬱的玫瑰茉莉茶、活血散結的山楂洛神花茶、疏肝安神的玫瑰合歡花茶等。
此外建議患者少食生冷肥膩甜膩食物、少飲咖啡、奶茶,汽水等,適當鍛煉和社交生活,放鬆心情。
乳房脹痛問題可大可少,中醫透過中藥、手法、針灸等治療乳房脹痛有一定成功的療效!建議20歲以上女士,若出現乳房脹痛要及早檢查,瞭解原因,積極治療,「病向淺中醫」!
*備註:文中所載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治療。
*參考資料: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十大癌症》
註冊中醫師 盧曉玲中醫師 (1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