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狹窄性腱鞘炎(扳機指/彈弓手)

文/註冊中醫師 吳彥羲
狹窄性腱鞘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是指肌腱和腱鞘發生退變,長期的反復摩擦而形成的慢性損傷性炎症,可引起腱周組織充血、水腫、增厚而致腱鞘狹窄。
狹窄性腱鞘炎發生於拇指、食指等則稱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因活動時會發生疼痛、彈響聲,因此又稱為「扳機指」或「彈弓手」。
*而發生於橈骨莖突的,則稱爲「媽媽手」,詳情可參考其他相關文章:
1.《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
2.《無法可修飾的一對手:「媽媽手」之痛 》
中醫治療理論:
中醫認爲,「彈弓手」屬於「筋痹」,因腱鞘收到外傷、勞損或風寒濕氣侵襲,引致局部氣血運行受阻,風濕痹阻,不通則痛;經絡失和,不榮則痛。治療時除内服中藥調理全身陰陽氣血之外,以針灸、火針、中藥敷貼及中藥外洗亦有良效:
1. 針灸手法治療
可針刺 「阿是穴」、「五虎穴」、以及病變部位周圍的經穴,以幫助行氣活血,疏通經絡,除痹止痛。或火針溫陽散寒、暢通氣血、祛邪外出,以促進局部組織細胞再生與修復。
更可配合推拿,正骨等治療手法疏通經絡,鬆解筋膜,減輕痛楚,後期則幫助恢復關節功能及活動。每周治療1~2次,3~5次為一療程。
或自行按摩,以壓痛點為中心,輕柔按揉痛處,每日1-3次,每次5分鐘。

2. 中藥貼敷
使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祛濕止痹之中藥,如當歸、補骨脂、獨活、羌活等製成藥貼,貼敷於患處及穴位上,利用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及經絡的傳導功能,改善氣血運行,以緩解疼痛,減少復發。

「中藥熏洗方1」:
紅花15g, 艾葉10g, 赤芍18g, 丹參15g, 桂枝10g, 伸筋草20g, 鷄血藤20g, 透骨草20g, 秦艽15g
使用方法:
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先熏患手(小心燙傷),待藥液溫度適宜時把患手放入藥液中浸泡,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每劑藥可用3天,9天為一療程。熏洗后立即進行患指的屈伸活動。
功效:
熏洗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患部,達到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經止痛之功,促使炎症和瘀血吸收,腫脹消退,疼痛緩解,提高療效。
3. 手指伸展運動
若遲遲不理會,日久則可發生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肥厚和鈣化,使治療更加困難,若手指屈伸有疼痛腫脹或活動不順暢,就儘快求醫啦!
資料參考:張楷利,崔波.綜合療法治療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260例[J].國醫論壇,2009,24(02):23.
註冊中醫師 吳彥羲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