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慢性疲勞,調養減齡好氣色!

門診不少病人來見醫師,總是一副無精打采、長期低能量的疲倦乏力的模樣。若然你經常出現睡好長時間都依然疲乏,食野無胃口,周身肌肉酸軟疼痛等情況,但總是找不到原因,可能你患上了「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又稱慢性疲勞綜合症。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快速測試:
- 體力和精神不堪負荷,總是非常疲累。
- 睡眠障礙:難入睡、容易醒。
- 即使睡眠時間較長,依然睡不飽,醒來無充完電的感覺。
- 經常頭痛、惡心欲吐。
- 感覺全身關節疼痛,肌肉酸軟。
- 記憶力、專注力明顯下降。
- 經常有類似感冒的表現,例如頭痛、咽喉痛、頸部淋巴結腫大。
- 腸胃敏感,容易胃脹、噯氣、便秘或腹瀉。
患者感到持續並反復的疲倦感,不能透過休息緩解,出現上列 4 種或以上的症狀維持24小時,反覆持續超過6個月,你較大機會有慢性疲勞症候群。
🌟 不要以為倚靠咖啡、澱粉質、糖分可以單純提神。然而,短時間的提神反而讓你不知不覺消耗更多的能量,掏空你的身體,造成惡性循環。
中醫角度分析:
慢性疲勞症候群屬於「虛勞」範疇,與患者的飲食、情緒、生活習慣、環境因素有密切關係。正所謂「有諸於內,必形於外」。外在的疲態反映了內在虧虛的問題。好大原因是內在臟腑氣血不足,運行不暢,不能榮養身體各部位出現一系列疲態。
盧醫師建議可以透過內服中藥調理,從根本改善體質,恢復臟腑氣血功能,調養好身體。
或可配合近年中醫界十分受歡迎的「玉容針」,是使用非常非常幼細的針,刺激頭面部的經絡、穴位,擊退慢性疲勞的捆綁,調養減齡好氣色,煥然一新,做個精神抖擻,元氣滿滿的你!
(美容針詳情可向醫天圓診所前台姑娘查詢。)
自我保健穴位介紹:
除此之外,盧醫師介紹大家三個保健穴位,可自行按摩,能改善氣血循環,踢走疲倦無力感。
1. 合谷穴:
俗稱虎口位置。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功效:行氣活血、理氣止痛,多用於頭面部各疾病、各類痛症等。
2. 足三里穴:
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功效:健脾和胃,益氣養血,多用於脾胃病、虛勞、下肢疼痛等。
3. 百會穴:
頭頂中綫與雙耳尖連綫的交接處,觸之有輕微凹陷感。功效:升提陽氣,醒腦開竅,多用於頭痛、眩暈、耳鳴、虛勞、失眠等。
*備註:文中所載中藥配分或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希望引起一些草本應用的新知、新用和討論。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後,再處方加減使用。
註冊中醫師 盧曉玲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