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皮炎好難搞?中醫治療有辦法!

每逢轉天氣,門診就會多了各類皮膚病的患者來求診。好多人都以為自己是濕疹,一直食抗過敏西藥,搽類固醇藥膏都效果一般,皮疹反反復復,實在難受。
有一種常被人誤會是「濕疹」的皮膚病,常見是發在頸後部厚厚一層,乾燥脫屑,瘙癢難耐。醫師仔細觀察,詢問病史,才發現不是濕疹咁簡單,而是壓力爆煲的都市人常發的皮膚病,稱之為「神經性皮炎」。
什麽是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增厚、乾燥落屑、苔癬化為主要症狀的慢性皮膚病,它的症狀類似濕疹,但並非濕疹。
神經性皮炎的常發部位?
神經性皮炎好發於頸後、頸側、手肘窩、膕窩,嚴重可蔓延至頭面、胸腹背部。
神經性皮炎的發病原因?
- 情緒緊張,壓力大容易誘發。
- 過度清潔、化學清潔劑刺激。
- 本身有濕疹、銀屑病、牛皮癬等皮膚病史,情況加劇,慢性發展而併發。

中醫病例分享(一):
T小姐,近2月頭面部、頸項部、腘窩處皮疹色紅,邊界清晰,皮膚明顯增厚苔蘚化,輕微瘙癢脫屑,工作壓力大則皮膚瘙癢明顯,眠差難寐,神倦乏力,大便乾硬。
盧醫師診斷:神經性皮炎(肝鬱血熱證)
處方:
丹參、赤芍、鬱金、柴胡、酸棗仁、地骨皮、首烏藤、忍冬藤、防風、蟬蛻、生地黃、烏梢蛇、白鮮皮等。
治療效果:
服藥1週後紅疹明顯轉淡,脫屑減,增厚的皮膚變柔軟,瘙癢明顯減少。二診微調,再服藥2週,皮膚情況明顯改善,以往痛經的情況也隨之好轉,夜晚服藥丹梔逍遙丸、酸棗仁丸繼續觀察。
中醫病例分享(二):
C小姐,自幼濕疹病史。天氣轉熱後,臉部、頸項部增厚的皮膚明顯色紅,乾燥脫屑。容易出汗身熱,學習壓力大,眠差多夢。
盧醫師診斷:牛皮癬(血虛風燥證)
處方:
生地黃、百合、麥冬、紫草、牡丹皮、赤芍、天花粉、地骨皮、白鮮皮、苦參、首烏藤、烏梢蛇等。
治療效果:
每週定期覆診,連續服藥1個月,紅疹由一開始時好時壞,逐漸穩定,色紅減退,增厚皮膚稍軟,睡眠改善,繼續調理觀察。

神經性皮炎飲食注意及調護:
- 避免進食生冷寒涼、辛辣刺激、油膩甜膩、煎炸烘焙的食物。此外高致敏風險的食物都要小心留意!例如牛奶、鷄蛋、海鮮、煙酒、咖啡、果仁、麩糠類、調味料、腌製類等。
- 注意皮膚的清潔和潤膚,不要使用過於刺激的洗滌劑。
- 宜穿純棉透氣衣物,減少粗糙衣物對皮膚的摩擦。
- 洗澡時避免水溫過高,避免過度搔抓皮疹,可適當使用中藥類護膚品,例如紫雲膏、青黛膏等,有需要可配合指定冲涼液外洗。
- 適當舒緩壓力,放鬆心情,有助皮疹改善。
*備註:文中所載中藥配分或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希望引起一些草本應用的新知、新用和討論。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後,再處方加減使用。
註冊中醫師 盧曉玲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