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後遺症系列 1 ——條氣唔順?!

文/註冊中醫師 盧曉玲 (2022.4.1)
臨床上不少新冠肺炎患者在轉陰性後,身體經歷完一場硬仗,體質相對虛弱。尤其部分輕症患者在肺炎康復後,仍然面對一系列的後遺症狀,我們稱之為「長新冠」(LongCovid)。「長新冠症狀」在康復期1-3個月陸續出現,可持續1-2個星期,甚至數月。
✏️常見的症狀包括:
持續性咳嗽、鼻塞、鼻水倒流、胸悶氣短、氣喘促、頭暈頭痛、心悸、疲倦乏力、腹瀉、耳脹耳閉、味覺嗅覺減退、記憶力和集中力減退(腦霧)、食欲不振、失眠難寐、肌肉酸痛、皮膚過敏等表現。
尤其部分患者本身患有鼻敏感、哮喘、季節性氣管敏感的病人,在新冠肺炎轉陰性後,仍經常有鼻塞、鼻水倒流,導致咽喉異物感,總覺得有痰黏住,呼吸不深,一講説話就忍不住咳嗽,正如俗話講「條氣唔順」的表現。
在中醫角度,以上「條氣唔順」的症狀可稱為「短氣」、「氣喘」、「喘促」、「哮喘」。
醫師透過四診合參,辨證論治,瞭解患者的體質、咳嗽、氣喘發生的頻率、程度、伴隨的症狀等,可處方內服中藥調理。
⭕病例分享一:
S小姐,確診新冠肺炎第十日快速檢測仍是陽性,預約網上中醫應診。不適症狀:鼻塞、咽喉有痰難以咳出,一説話忍不住咳嗽,容易氣喘,要深呼吸,頭痛,胃脹,大便腹瀉。
📋 盧醫師診斷:
長新冠喘咳(肺脾氣虛,痰濕内阻)
處方:黨參、白朮、茯苓、山藥、桔梗、杏仁、枳殼、膽南星、法半夏、陳皮、紫蘇子、細辛、黃芪等。
病人服藥翌日轉陰性,共服用5天中藥後,以上症狀明顯改善,配藥繼續調理。
⭕病例分享二:
L小姐,3月初確診肺炎,一直服用西藥和連花清瘟膠囊等藥物,第九日轉陰性。康復後近半月以來,仍咳嗽不停,嗆咳氣喘,咽喉有痰黏住難咳出,自覺有股氣從腹部湧上來咽喉,鼻塞,鼻水倒流,頭脹眩暈,大便質黏。
📋 盧醫師診斷:
長新冠喘咳(肺腎陽虛,痰飲上逆)
處方:茯苓、法半夏、川貝母、膽南星、地龍、旋覆花、紅景天、桂枝、枳殼、紫菀、款冬花、蜜百部、杏仁、細辛等。
病人服5天中藥後,咽喉黏滯感消除,偶然咳嗽幾聲,鼻塞頭暈情況改善。
肺炎康復期出現氣喘的後遺症十分普遍。病人大病初愈,肺脾腎虧虛,鼻水倒流到咽喉,痰濕內阻,氣管收窄容易導致氣機不暢,肺氣上逆,腎不納氣,出現氣喘促的症狀。中藥相對較溫和,能改善症狀,調理體質,可見中藥治療長新冠的上呼吸道後遺症有一定優勢。
💛 溫馨提示:
鼻水鼻涕較多的患者,可早晚用生理鹽水進行洗鼻清潔,或熱毛巾捂住口鼻深呼吸,讓鼻水鼻涕順勢流出,以免鼻水倒流,誘發咽喉發癢而咳嗽。
*備註:文中所載中藥配分或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希望引起一些草本應用的新知、新用和討論。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後,再處方加減使用。
預約看診: 註冊中醫師 盧曉玲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