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肩?寒背?肩膊僵硬?呼吸短促?或是因為胸肌過度緊張!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其中胸大肌及胸小肌擔任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長時間維持不當的姿勢,及失衡的肌力訓練,常令胸肌過度使用,尤其讓胸小肌成爲代償之王,讓肩胛骨無法有效後縮,引致肩膀的活動度受限,背部的肌肉僵硬,不僅影響動作及發力模式,更影響體態,形成圓肩、寒背、肩膊僵硬,甚至讓胸部下垂。

位於表層的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是一塊覆蓋扇形肌肉,能使肩關節內收和旋內,還能使手臂對抗阻力、從前屈位回到中立位,並能通過其在肱骨上的止點間使肩胛骨下降,胸大肌鎖骨部單獨收縮時還能使肩關節前屈。

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被胸大肌覆蓋,屬於深層,連接肩胛骨和肋骨,並讓肩胛骨支撐整個胸部的唯一一組肌肉。主要功能為穩定肩胛骨,使肩胛骨前引及下沉:

又可提升肋骨,促進胸腔擴張以幫助呼吸:

對應穴位
1. 中府穴 (LU1)
位置:位於胸部,橫平第一肋間隙,鎖骨下窩外側,前正中線旁開6寸。
釋義:中乃中焦之氣,府乃集中,即「中焦之氣聚集之處」,因此為肺之募穴,募穴亦有結聚之義,十二經各有一個募穴,為臟腑經氣在胸腹部結聚之處。
功效: 清宣肺氣,瀉胸中熱邪,可治療咳嗽、氣喘、胸滿悶等胸肺病證,又可治療肩背、胸脅疼痛等。
2. 雲門穴 (LU2)
位置:位於胸部,鎖骨下窩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內側,前正中線旁開6寸。
釋義:雲出天氣,天氣通於肺,雲門即「排出肺氣之門」。《錦囊秘錄》亦記載:人的氣血,由手太陰肺經的雲門穴開始不斷行走全身,歸於足厥陰肝經的期門穴。
功效:宣調肺氣,瀉四肢之熱邪,可治療咳嗽、氣喘、胸痛等胸肺病證,又可治療肩背疼痛等。

許多圓肩、寒背、肩關節活動不利、胸脅脹滿,特別是壓力導致的習慣性呼吸短促的病人,常常有胸大肌及胸小肌緊張的症狀,即是中府、雲門穴之處,經絡不暢,氣血不通,則肩背酸緊、胸脅脹痛。通過鬆解局部緊張的肌肉,刺激對應的穴位及周邊區域,可改善肩背緊張疼痛、因壓力而短促的呼吸,更能幫助舒緩身心的僵硬,甚至改善胸型。

穴位按摩:
三指併攏,以指腹用輕柔按摩,輕微痠痛為度,揉按穴位1-2分鐘。

胸肌伸展:
將手肘上提至與肩同高,手掌到手肘平貼墻面,可單脚向前跨一小步。
每日可做2-3次,或遵醫囑。祝福大家,通過穴位按摩與肌肉拉伸,保持身心的健康!
註冊中醫師 吳彥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