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由中醫「衛氣」看疫病的預防

新一波疫情爆發,香港進入自2019年來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Omecron 傳染力創出新高,每日個案數字及各路消息都令民眾惶恐不安,究竟在中醫角度如何看疫病的預防呢?

COVID主要經由呼吸道、皮膚黏膜傳播,具有擴散、持久及隱匿等特性,人群普遍易感,且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傳變,而令疫情防控及治療難度加增。除積極通過配戴口罩,勤洗手等方式阻斷病毒傳播途徑,能否抵擋或與病毒抗爭的關鍵,在於人體強大的免疫系統能否正常工作。

免疫功能與中醫之「衛氣」十分類似,衛氣是具有防禦作用的「氣」,由肺吸入的「自然之清氣」與脾所運化的「水谷之精微」結合而成,又稱「正氣」。可以護衛肌膚表面,防治外邪(病原體及自然物理因素或both)侵襲,且在體內周而復始的流動,溫養肌體的同時,避免疾病的發生。「衛氣」在對抗外邪分三個階段:感應邪氣入侵、向邪氣侵入處聚集、與邪氣相搏鬥。

實衛氣以避邪氣

現代醫學認為,「衛氣」是身體淺表部位的組織液,無論病毒從皮膚腠理,還是口鼻黏膜進入,首先遇到的就是淺表組織中的組織液,而組織液中就含多種免疫細胞。因此保護淺表組織有足夠的組織液便是保護好第一道防線,而避免食辛辣、刺激、煎炸等「熱氣」食物以及攝取足夠水分便可幫助。

實衛氣以防傳變

若已感邪,則需早發現,早治療,根據傳變規律,阻斷病傳途徑,防止疾病惡化。中醫認為COVID屬於「溫病」,溫病會循序漸進,由衛、氣、營、血四個層次傳變,如邪在肺衛,則病情輕淺,若邪熱不解,傳至氣分出現高熱稱「順傳」;若不經氣分,直接傳至營分,出現神昏譫語等危重證候,稱「逆傳」。衛氣出自三焦,而三焦是元氣和水液的運行通道,與免疫屏障密切相關,因此實衛氣亦可幫助防止病情轉為危重。

如何實衛氣?

1. 飲食有節,調節脾胃功能

  • 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
  • 食得新鮮,不食過期、變質之物;
  • 均衡飲食,不偏食,同時避免煎炸熱氣傷陰之物。

2. 起居有常,勞逸結合

  • 保持作息規律,休息充足。
  • 避免過度勞力、勞神、房勞而損耗氣血精神,特別避免捱夜傷陰。
  • 適當運動,以使氣血暢通,振奮精神,肢體強壯。

3. 保持盼望

若七情太過,會影響氣血運行而易病: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憂則氣鬱、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4. 中藥預防

「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氣,其合皮毛,云在表。」可用中藥使表氣充實及調解脾胃功能來實衛氣,以並且針對不同人士的體制進行辨證論治,調陰陽,和氣血,以抵御病毒的侵襲。

5. 針灸預防

針刺能夠對體表衛氣產生直接刺激,幫助激發及調動衛氣運行全身。因其通行氣血,連結全身臟腑器官,衛氣可在針刺作用下趨向病處,有效激活人體膽鹼,起到抗炎作用,從而調解自身免疫系統。穴位如迎香、合谷、氣海、關元、足三里等,在預防、治療及改善後遺症方面皆有療效。

透過「實衛」激發人體正氣的保護作用,強化免疫功能,祝福大家「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共同努力,守護健康!


註冊中醫師 吳彥羲


醫天圓視像應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