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痰濕!唔係咸濕呀~
(附:支氣管擴張病案)

話說病人睇中醫,最後都想知清楚自己係咩體質。
最近有一對情侶病人,醫師話男友係「痰濕」體質,女朋友就暗笑:「醫師都話你『咸濕』呀~」
醫師秒回:「佢咸唔咸濕,應該妳清楚d。但係醫師講的係『痰濕』,唔係『咸濕』。」
以免病人常常誤會,或者要講多少少咩係『痰濕』!
痰濕主要由於先天脾腎不足,水液氣化不利,後天飲食偏頗造成。中醫認為脾腎是人體處理水液的重要器官,脾腎氣(陽)虛則容易造成水液代謝失調,形成病理產物「痰濕」的積緊。「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所以「痰濕」體質的朋友很容易有咯不清的痰,常常被痰液困擾,有咽喉/氣管不舒的感覺。
另外,「痰」不一定是有形之痰,亦可以是無形之痰。無形之痰亦可以造成很多不適,包括:眩暈、胸悶、頭困身重等。所以若你也有長時間清不完的痰,可以嘗試找註冊中醫師出手相助,說不定你很快可以變得唔「痰濕」喇。
支氣管擴張病案(陳醫師)
H女士,55歲2017年始咯血。2019年x-ray示肺部陰影,支氣管鏡發現分支桿菌。西醫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現定期於胸肺專科覆診。現多痰,每早晚拍痰。痰色時黃綠,氣短。胃下刺痛感,時噯氣。眠差易醒1次多夢。
病案分析:
H女士患有支氣管擴張,常見症狀包括有痰的慢性咳嗽。痰和咳嗽的問題已困擾她多年,但即使自行拍背咯痰,痰仍然咯之不盡,令她身心俱疲。醫師詳細解釋在中醫角度此病的處理方向,並鼓勵她不單要重視肺的保健,更要重視脾胃的調養。她努力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在醫師診治半年後痰及咳嗽問題要大大改善,再於專科覆診亦無任何惡化跡象,因此向醫師表示感激。
醫師思路及用藥現代人容易見咳醫咳,怪罪於肺臟。其實我們必須了解臟腑間的互動及相互關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正正說明H女士的問題不單單出於肺臟,她的脾胃問題亦是一個令到痰液不清的主要原因。因此醫師治療時必須肺脾同治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治療原則:
健運脾土,清肺化痰
處方用藥:
半夏厚朴湯 + 葦莖湯 + 栝蔞仁、芥子、葶藶子、陳皮、杏仁等

「痰濕」體質生活調攝:
- 避免進食奶類製品、甜品、冷飲及偏甜的水果(e.g.橙、提子等)
- 飲食不宜過飽
- 飲水不應過量(應少量多次飲水,如:每1小時飲100ml)
- 建立運動習慣,適量增加汗出
- 避免吸煙
*備註:文中所載中藥配分或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希望引起一些草本應用的新知、新用和討論。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後,再處方加減使用。
陳家富醫師《中醫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