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運動簡介

要提及螺旋運動前,必先提及一個概念,就是螺旋線。
螺旋線的發明來自一本著名的解剖專書,,名為解剖列車,是近代一本相當知名的解剖專書,提及到人體結構由多組肌肉鏈所構成,打破傳統認為肌肉是一塊一塊的去看,而是以一群肌肉合作連結而構成的連結。
稱為筋膜線。作者發現人體之力學由身體七條筋膜線所組成,七條筋膜線,就是人體於力量運用的七個系統,運用這七個系統,對於認識人體運動,以致保養,治療也皆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剛接觸解剖列車,就相當驚嘆中西醫殊途同歸,竟在筋膜線的學說中,發現與人體經絡有不少相似之處。
先介紹七條筋膜線名稱:淺背線、淺前線、側線、螺旋線、手臂線、功能線、深前線。
其中淺背線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似,淺前線與足陽明胃經相仿,側線與足少陽膽經有相似之處。手臂線中細分有四條細線,竟與手太陰肺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厥陰心包經及手少陽三焦經相吻合。上述四線皆可與中醫經絡系統作參考。其他三線則可補足中醫經絡學說缺少的部分。對於治療師而言,這七條線的發現,就像發現七把寶劍一樣。擅用一把已經能打出千百招式的功夫。
就在這七線之中,來自捷克的Richard Smíšek先生,一位有名氣的肌肉訓練,肌鍵專家。他就好好運用螺旋線來治療多種多樣脊柱及相勢相關的疾患,稱為「Spiral stabilization Method system 」。
他經過多年的觀察及實踐應用,發現人體於姿勢保養方面有兩種肌肉鏈:垂直肌肉鏈與螺旋肌肉鏈。螺旋肌肉鏈負責運動之中,保持身體運動的穩定性,垂直肌肉鏈是在非運動時,保持身體而穩定。他認為背痛的原因,是因為垂直肌肉鏈過度緊張,同時螺旋肌肉鏈肌力相對減弱。要處理的方法就是放鬆垂直肌肉鏈,同時強化螺旋肌肉鏈。因此,每當我們強化螺旋肌肉鏈之時,就能讓身體向上提拉,脊椎壓力得到緩解,就能根治多種痛症問題。
鼓勵每天花上十分鐘時間,作為日常保健,將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梁醫師正姿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