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激素血症
(Hyperprolactinemia, HPRL)

泌乳激素(PRL)是腦下垂體前葉所分泌之賀爾蒙,正常成年女性的血清平均濃度約 8ng/ml,其主要功能為刺激乳房之乳腺生長及製造乳汁,用來哺乳小嬰兒,為孕期準備授乳所必備之賀爾蒙。此賀爾蒙與卵巢賀爾蒙之間存在互相拮抗之關係,當婦女血清中此賀爾蒙增加到一定濃度,會抑制卵巢排卵功能,造成不排卵及不孕。

泌乳激素過高會出現哪些症狀?

  1. 月經異常:如月經來的量很少或不來
  2. 溢乳:用力擠壓乳房可能會有液體流出來
  3. 不孕:因為影響排卵功能而造成不易受孕
  4. 有時泌乳素過高常與黃體功能不佳、多毛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及子宮內膜異位症…等並存。

泌乳激素過高與不孕有何關連?

泌乳激素過高常造成男、女性腺功能低下(Hypogonadism),如女性排卵功能因此受影響,導致卵泡無法發育與成熟因而不孕,男性則因此導致性慾降低及性功能障礙。

哪些原因會造成泌乳激素過高?

有許多原因會導致泌乳激素過高,一般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兩種,生理性表示身體正常只是某些特殊情況下才昇高,自我調整即可,不需積極治療,至於病理性通常代表有某種疾病存在,需積極治療,詳述如下:

1. 生理性:

性交後、懷孕、乳頭或乳房受到刺激、飲食、運動、睡眠、壓力大,都會引起泌乳激素上升。泌乳激素在一天之中的起伏很大,最適當的測量時間是在早上空腹時抽血檢查。

2. 病理性:

腦下垂體異常(如長瘤)、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肝腎疾病、藥物…等

3. 藥物引起的升高 :

一些精神科常用的鎮定劑、抗憂鬱劑,以及某些麻醉劑、止痛劑、降血壓藥、抗組織胺,會使泌乳激素升高。

4. 腦部長腫瘤:

下視丘長腫瘤如顱咽瘤、腦下垂體長腫瘤如腺瘤(Prolactinoma),亦為原因之一,但當泌乳激素高於100 ng/ml時,腦部長瘤的可能性要排除。

如何知道泌乳激素是否過高?

隨時皆可做檢查,建議可於月經週期第1-3天與AMH同時抽血檢驗即可。

泌乳激素過高如何治療?

泌乳素過高是一種慢性病,需長期服藥至懷孕為止,當泌乳素超過 100ng/ml 以上,建議您安排進一步檢查(如腦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便排除腦下垂體腫瘤,當泌乳素介於 36 至100ng/ml 間,只要口服藥物治療即可。


高泌乳激素血症與中醫病案:

(1)《柴松岩婦科思辨經驗錄》高泌乳素血症閉經驗案一則

病人:

桂某,27,未婚

主訴:

閉經3年。

病史與現狀:

既往月經15~90天一行,4~5天淨,量中,痛經。雙側乳房有少量泌乳,舌肥淡,脈細滑。

辯證:

脾腎不足,肝鬱不疏。三診:舌略右偏,肥暗紅,苔白乾。脈沉細滑。

法治:

補腎健脾,疏肝解鬱。

女貞子20g,石斛10g, 枳殼10g,丹參12g,川芎5g,川貝母10g,鉤藤10g,桔梗10g,遠志5g,金銀花15g,百合15g,麥芽15g,桃仁10g,7付。

雖該病表現為泌乳,治療並非見有泌乳而必治以收斂、固澀之法使其回斷。診以“通”法為治,藥用丹參、桃仁活血通絡,酌加麥芽通經下乳。

詳細解說:

柴松岩基於高泌乳素血症的「毒熱」發病學說,提出以下對證治療原則與方法。

治療以清解毒熱,調理氣機為主。因本病以閉經、泌乳為症,藥物選擇以走上、走兩脅為宜。老師常以野菊花、金銀花、蓮子心、夏枯草、菊花、生甘草清上焦毒熱,以桔梗、杏仁、鬱金、川貝母、浙貝母、絲瓜絡等調理氣機,以黃柏、澤瀉瀉相火。此時入腎經藥不急於應用,宜用溫動藥,如杜仲、續斷、菟絲子;不能用斂陰藥、滋陰藥,如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泌乳治在陽明。高泌乳血症患者多伴泌乳,老師認為,乳房、大腸皆屬陽明胃經,乳房有病,可治在陽明。故清熱解毒同時,常藥用槐花、白頭翁,走陽明胃經,清陽明熱毒。

柴松岩指出,要注意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大便變化情況,以觀察有無陽明病變,並常以瓜蔞調理。師解瓜蔞之藥性云:瓜蔞,甘、寒潤降,導痰濁下行,能上清肺胃之熱而導滯,下潤大腸以通便,且利氣寬胸,散結消腫。瓜蔞皮,偏清化熱痰,利氣寬胸;瓜蔞仁,偏潤道化痰,潤腸通便;全瓜蔞則兼具皮、仁兩者功能。若已症見大便乾,可用全瓜蔞潤腸燥通便;若大便尚可,亦可用瓜蔞皮下氣寬中。泌乳以“通”法為治。

柴松岩觀點是,對高泌乳素血症之泌乳,非必以固、以收為治,而應以通、以化為主,以“通”法治之。而所謂“通”法,不可僅簡單理解為通乳。師云:按中醫經絡分佈,乳房屬陽明胃經,乳頭屬厥陰肝經。從經、乳的本質看,乳汁為血所化,來源於中焦脾胃而賴肝氣疏泄與調節。《景岳全書 · 婦人歸》有云:“婦人乳汁,乃衝任氣血所化,故下則為經,上則為乳汁。”可見,在高泌乳素血症一病,閉經與泌乳亦或病源相同,均與肝之疏泄有關。清 · 王旭高對溢乳症狀有如下病案記載,似可與老師此觀點相佐證:“乳房屬胃,乳汁血之所化,無孩子而乳房膨脹,亦下乳汁,非血之有餘,乃不循其道為月水,反隨肝氣上入乳房,變為乳汁……”這段論述明確記錄了非哺乳期的溢乳症狀,並指出溢乳是血不循常道為月經,而反隨肝氣上逆變為乳汁的病機。因此,老師治泌乳之“通”法,既有通乳之意,更包括行氣下氣、化痰利水、活血通絡諸法,以“通”而化鬱行滯,給邪以出路。

柴松岩以此法治療高泌乳素血症之泌乳,經多年臨床實踐驗證,確有療效,患者藥後泌乳症狀均有不同程度之改善。老師此法之常用藥物為:瓜蔞、絲瓜絡、通草、生麥芽、丹參、桃仁、月季花等。師解諸藥藥性云:瓜蔞甘寒潤降,導痰濁下行為其所長;絲瓜絡善走經竄絡,通經活絡,行血順氣,可用治女子經閉及乳汁不通;通草清熱利水,通氣下乳;丹參活血通經;桃仁行瘀通經;月季花甘溫通利,入肝經血分,有良好的活血調經功效;麥芽大劑量60g以上斂乳,不可用,小劑量15g生用催乳,可用以為“通”。諸藥皆有“通”之共性。若見乳頭脹癢,癢為陽證,多為風熱所致,肝經走乳頭,肝火旺,肝風動,即可表現為乳頭脹癢,此時以“通”為治,同時可酌用柴胡、鬱金、鉤藤、夏枯草疏肝解鬱、清肝火。乳舌苔白膩,示有濕,可加用旋覆花,萊菔子、枳殼行氣化濕。引經藥的使用。

柴松岩認為,高泌乳素血症病位在上,其病在足厥陰肝經,兼及督脈。治療應結合臟腑經絡辨證,選用適當引經藥物增強療效,常以葛根、桔梗、川芎為引經藥,載藥上行。葛根味甘、辛,性平,歸脾、胃經,輕緩氣和,升散微降。《醫學啟源》云其“氣味俱薄,體輕上行”。有《傷寒論》記載,葛根湯可“治太陽病,項背強幾幾”。老師認為葛根走督脈,可用其引經,載藥上行。但葛根亦辛散,若患者內熱明顯,不宜辛散,可佐白芍斂陰,以防疏散太過,傷及陰液。又,葛根善入陽明經,兼可解陽明鬱火。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升中有降。《本草求真》云桔梗“可為諸藥舟楫,載之上浮”,多用於胸膈以上疾病治療,老師用之載藥上達,引藥至病所。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經,氣香升散,性善疏通。《藥性賦》稱川芎:“其用有二:上行頭目,助清陽之氣止痛;下行血海,養新生之血調經。”老師此用川芎,是用其上入巔頂之性,引藥至病所,而非用其走血之性。柴松岩用葛根、桔梗、川芎作為腦部引經之藥,是以其高泌乳素血症病位在腦的理論基礎為依據的。引經藥既能夠起到行氣化散血滯的作用,更能促使全方藥力隨經氣循行而通達病所。

以上為柴松岩中醫治療高泌乳素血症的經驗。老師指出,高泌乳素血症屬內分泌疾患中之難醫之症,上述經驗以臨床大樣本病例進一步驗證,並發現新的規律實屬必要。


*備註:文中所載中藥配分或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希望引起一些草本應用的新知、新用和討論。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後,再處方加減使用。


(2)《郭志強不孕不育治驗錄》高泌乳素血症與不孕

高泌乳素血症,輕者可致黃體功能不健,重則可影響排卵。中醫典籍中,無高泌乳素血症之病名。但對本病早有病歷記載及認識。清代王旭高醫案便記載有“乳房屬胃,乳汁血之所化,無孩子而乳房膨脹,亦下乳汁,非血之有餘,乃不循其道為月水,反隨肝氣上入乳房,變為乳汁。”為研究高泌乳素血症提供了理論基礎。高泌乳素血症,依其臨床表現,屬於中醫學“閉經”“乳症”“月經後期”“月經過少”“不孕症”等範疇。本病的發生,以衝任失調,衝脈之氣逆上為基本病機,與肝腎脾關係密切。

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綜合症、原發性不孕 病案

病人:

楊某,28

主訴:

月經錯後多年

病史與現狀:

12歲初潮,既往月經45-48日一行,7日淨。經前乳房脹痛較重,心煩易怒,腰腹冷痛,大便秘結,脈細滑,舌體胖,舌質暗,苔少。2年前查出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綜合症。

方藥:

A)補腎健脾,養血調肝。(服至月經來潮停)

兩固湯加減:熟地黃、何首烏、菟絲子、當歸、黨參各15g,補骨脂12g,續斷、白芍各20g,醋柴胡、淫羊藿、鎖陽、玫瑰花各10g,14劑。

B)溫經養血,活血調經。(月經第1-3天服)。

養血調經湯加減:肉桂8g,當歸、丹參、赤芍、黨參、益母草、熟地黃、牛膝、莪朮各15g,川芎10g,澤蘭、桃仁、紅花各12g,3劑。

C)滋補肝腎,育陰養血。(月經第4天服至B超監測有成熟卵泡停)。

育胞湯加減:熟地黃、女貞子、枸杞子、當歸、何首烏、菟絲子、黃精、黨參、白芍、益母草各15g,續斷20g,淫羊藿、醋柴胡各10g。12劑。資腎養肝,溫陽活血,促排卵。促排卵湯加減:當歸、菟絲子、黨參、枸杞子、何首烏、益母草各15g,續斷20g,丹參25g,羌活、淫羊藿、花椒、川芎各10g。5劑。

溢乳、胎停育、繼發性不孕病案

病人:

王某,31

主訴:

結婚3年未避孕未孕

病史與現狀:

一年前胎停育(孕12週)。11歲初潮,既往月經27~28日一行,4日淨。經量中等,色鮮紅,手足涼,脈細沉,舌有裂紋。

診斷:

溢乳,胎停育;繼發性不孕。

方藥:

A )脾腎雙補,退乳調經(服至月經來潮):

熟地黃、菟絲子、枸杞子、山藥、當歸、何首烏、壞牛膝各15g,炒麥芽30g,淫羊藿、鎖陽各10g,炒白朮、敗醬草各20g。

B)養血活血,退乳調經(月經第1-3天):

黨參、丹參、莪朮、當歸、赤芍、劉寄奴、牛膝、熟地黃各15g,川芎10g,澤蘭12g,超麥芽30g。

C)滋補肝腎,退乳調經(月經第4天,基礎體溫升高停):

菟絲子、熟地黃、女貞子、當歸、黨參、懷牛膝、枸杞子、益母草、何首烏各15g,淫羊藿、炒麥芽各10g,敗醬草、續斷各20g。


*備註:文中所載中藥配分或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希望引起一些草本應用的新知、新用和討論。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後,再處方加減使用。


《現代醫學檢查與中醫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