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醫身·醫心

話說…幾天前開始,大兒子每逢我們上班出門便哭得死去活來。用什麼方法哄他都沒有用……直至昨天晚上,社工媽媽終於出手與3歲半的兒子對話,慢慢引導他說出感受……謎底終於解開了…
其實,自從弟弟出世後我們夫婦倆都會盡量多陪伴大兒子,以免他有被遺棄的感覺。但我們忽略了一個漏洞……就是工人姐姐獨自在家照顧他們的時間,由於弟弟的倚賴性太強,姐姐更要在弟弟睡覺時忙於處理家務,所以大兒子在單獨與工人姐姐及弟弟相處時便被完全忽略了。很多時他只是獨自玩耍,雖然有時可以自得其樂,但畢竟他只是一個3歲半的小孩……心底裡仍然需要照顧者肯定的愛。
所以近日他的行為便開始倒退……要姐姐抱、餵食、甚至欺負弟弟。 小孩子的情緒理解總是比較簡單直接……姐姐少了陪他玩耍=不愛他,因此當晚社工媽邀請了姐姐與他一起對話。這個小男孩有些愐腆……不懂表達。
經過姐姐進一步用肯定的言語說愛他時,他的情緒已改善了一大半了。第二天我們離家時他已經沒有很大的情緒反應。姐姐開始在弟弟睡覺時陪他玩耍,我們再問他……你覺得姐姐愛你嗎?他說:愛。
小朋友其實是簡化了的大人。替孩子治病有時會比較簡單,由於未被複雜的世界洗禮,很多時候病因病機會比較單純和直接。只要對證了,便可以很快恢復。
《中醫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