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有力就能收能放

穴位有調節身體健康的功能,我們想起穴位,許多時候都會想起穴位如何按,如何去刺激。有沒有可能倒過來去想,你可以控制自己的穴位呢?
在研究肌肉運動,人體結構運用,發現,許多重要的肌肉發力點,位置正好在穴位之上。比如我們說要用丹田去歌唱,其實就是在於「氣海穴」與「關元穴」位上。再如我們有時大姆指發力,就作用在肺經重要的「魚際穴」上。
我就發現到,穴位本身,其收緊與放鬆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我們小腹上的氣海穴、關元穴不好好發力,或者放鬆、呼吸歌唱也會受到影響。而彈响指的朋友,魚際穴緊張得很,大姆指一定也受牽連。所以提升穴位收放的力度,能放能收,就能達到強化經絡疏通的效果。
穴位用力有兩個向度,往內和往外,往內收、或者是推出去,訓練穴位向內收縮,或者對外用力推出去,或是兩者交替收、推,都是穴位強化訓練的方法。
本身不習慣去控制穴位的朋友,在反覆訓練,強化局部穴位,能收能放,就能把通暢穴道,甚至讓氣血更好。訓練時把意念集中在穴位之上,由於是一點,不是一整塊肌肉,有時更專易專注。許多朋友只懂收緊,又或者鬆弛得很,也是讓穴位功能不良的原因。就像一個泵一樣,唯有能放能收,才能達到實質效果。
其中一個重要的穴位,名為「會陰穴」。

會陰穴是人體任脈上重要的穴位,位於人體肛門與生殖器中間的位置。是陰經脈氣交會的地方,是精氣神生化的重要通道。百會穴與之相對,在於頭頂之上,在最高的位置,屬陽,會陰穴位於軀體最下方,屬陰。二者相通於體內循環,統攝全身氣血運行,就像迴圈一樣,周而復始。所以是相當重要的穴位。本穴位正在於骨盆底肌群之上,我們把意念放在會陰穴上,想像著這點,一收一放,其實就是在訓練我們很少用到的核心肌群。我們可以嘗試,就像忍尿的感覺。隨時可做,若配合正呼吸效果更佳。
《梁醫師正姿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