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身體:正視 + 減肥法

我們愛自己身體嗎?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小孩子,若果從父母身上得到足夠的愛,就易感滿足。在這種情況下,若想他跟其他孩子分享玩具,是沒問題的,因為他知道,他是足夠的。凡是他所渴求的,要是愛孩子的父母,都不會無故忽視。他若開心滿足,他就能願意與人分享、交流。

相反,當小孩子成長時若得不到用心的愛護,長期處於貧困的環境,就會容易變得憂慮。而且,常常覺得不足夠。因此他不太願意分享,亦會養成儲備的習慣。為要積榖防饑,他把所有的都儲起來,以擺脫貧困捱餓的經歷。不論是好的壞的,儲蓄變成了他的習慣。

就像我們身體的細胞。它們每天都在進行新陳代謝的工作,每天都需要選擇什麼要去吸取,什麼要去消耗。而這運作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身體的需要評估考量。

那細胞又如何知道自己的需要呢?

就是來自過往的經驗了。這就是現代學者提及的一種理念,叫「細胞記憶」。細胞就像有記憶一樣,會把過去的身體狀況記住,讓身體運作在相應環境而作出合適的調整。就像我們的小孩子,他總會記住我們如何愛護、照顧他。倘若我們常忽略他的需要,不去供養他所需,以至一些重要的微量元素營養不足,他亦會記下來。

比如身體長期疼痛,向你求救,但你不理採它,甚至經常用止痛藥把他求救的信號掩蓋住;又或是,肌肉的細胞長期被操勞,不管它多疲倦,都不給它放鬆拉伸,喘息的空間;又或相反,不去活動身體,不和它做運動,長期冷落了部份肌肉。當它感到孤寂,自然也會消瘦,變得沒精打采。

可憐的細胞們,就這樣,被冷落了。所以它們有貧窮之心,當一有食物能量來到時,不管是好是壞,都通通儲起來,也不敢去使用,因而使到身體的代謝率低下。就這樣,身體形成了一層又一層的脂肪,不敢,也不肯交出來。

我們不要怪責它們,要學會去聆聽,明白。不要再做嚴刑峻法,強行削減它們的資源,也不要繃緊眉頭去望住自己的肚腩。這樣,它們會更加恐懼。是負(-) 的方法。我們要正視它們,每天對它們的態度都是positive (+),給它們所需用的,注意它們所需要的,愛護它們,讓被冷落的肌肉做做運動,讓操勞的肌肉休息一下。

慢慢來,讓它們知足,它們就會動起來,並且能夠願意把能量分享出去。


《梁醫師正姿地圖》

♥ 你可能會喜歡  → Eden Beauty 純中藥天然減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