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良藥介紹: 牡丹皮

性味歸經:
苦、辛,微寒。
功效: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主治:
- 用於斑疹吐衄。本品微寒,能清營分、血分實熱,有涼血止血之功。治溫病熱入營血,迫血妄行,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多與生地黃、赤芍同用。用於溫邪傷陰,陰虛發熱。本品辛寒,善於清透陰分伏熱。多用治溫病後期,邪伏陰分,津液己傷,夜熱早涼,熱退無汗之證,常與鱉甲、生地黃、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鱉甲湯。
- 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痞瘕,跌打損傷。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治血滯經閉、痞瘕等,常與桃仁、赤芍、桂枝同用,如桂枝茯苓丸;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常與當歸,桃仁、乳香等同用。
- 用於癰瘍腫毒,腸癰腹痛。本品苦寒,清熱涼血,散瘀消癰。用治火毒熾盛,癰腫瘡毒,可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同用;用治腸癰初起,多配伍大黃、桃仁、芒硝等,如大黃牡丹皮湯。
文獻別錄:
1.「主寒熱,中風瘈瘲 痙 驚癇邪氣,除堅癥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 療癰瘡」《本經》
2.「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珍珠囊》
3.「治血中伏火,除煩熱。」《本草綱目》
4.「牡丹為群花之首,其色赤而其性寒,故能去血中之伏火,因入手厥陰與足少陰,故能退無汗之骨蒸。消瘀通經,乃其辛散之用,排膿生血,皆其去熱之功,且能入厥陰風木,而善消瘀滯、又何諸風諸痛之患哉。」潔古云。
5.「血中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古方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腎氣丸用之。後人乃專尚黃柏。不知牡丹皮之功更勝也。此乃千載秘奧,特為拈出。」李瀕湖云。
張醫師使用心得:
很多香港人都有無汗或少汗的情況,對寒熱的忍耐度都很低,手心微微發熱,在辨症的基礎下,用丹皮,常有療效。 除了真的很惡寒, 全身發冷的人不適合外,基本上,很多人都是寒熱兼夾,丹皮能清內熱,實屬好用 !
*備註:文中所載中藥配分或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希望引起一些草本應用的新知、新用和討論。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後,再處方加減使用。
《張醫師心底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