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疼痛-「梨狀肌症候群」 ,中醫針灸能治療嗎?

文/註冊中醫師 梁仲威

梨狀肌症候群 (Piriformis Syndrome), 聽到這個名字,您或者感到陌生!但這種症候群,常出現在運動員身上,只是常被誤診為腰椎問題或坐骨神經痛,繼而影響治療效果!

以下是梁醫師在 TVB 《最強生命線》-介紹「梨狀肌綜合症」受訪片段(輯錄版):

介紹

首先我介紹一下什麼是「梨狀肌」。故名思義,就是像 梨一樣形狀的肌肉。梨狀肌(Piriformis Muscle)是位於臀部深處的一條肌肉。起點在薦椎,終點在股骨大轉子。(如下圖 )

它可以使髖關節做出外轉 (External rotation) 的動作,並與其他肌肉共同維持骨盆和髖關節的穩定度及活動度。而坐骨神經 (Sciatic Nerve) 恰好位在梨狀肌附近。所以,當這條肌肉發炎、腫脹或緊繃時,可能會影響坐骨神經,從而發生大腿麻痛等現象。

臨床症狀

臨床表現與損傷程度有關。輕者臀部酸脹、發沉,自覺患肢稍短,輕度跛行,大腿後外側及小腿外側有放射性疼痛,有時僅表現小腿後側疼痛。重者臀部疼痛并大腿後外側和小腿放射性疼痛,麻木,跛行明顯,少數感陰部不適或陰囊有抽痛。嚴重者雙下肢不敢伸直,臀、腿疼痛劇烈,伸直咳嗽時雙下肢放射疼。日久患肢肌肉萎縮,大腿後外側麻木。

觸診時,在梨狀肌體表投影區有明顯的深在性壓痛,在臀中部可觸及腫硬隆起的梨狀肌。梨狀肌張力實驗陽性,即患者仰臥位將患肢伸直並內收、內旋時局部及坐骨神經放射性疼痛加劇,再迅速將患肢外展、外旋,疼痛緩解。

患肢內旋抗阻實驗陽性。直腿抬高試驗60度內疼痛顯著為陽性,因為損傷的梨狀肌被拉長緊張,加強了與周圍神經的病理關係。抬高超過60度外,損傷的梨狀肌不再被拉長,疼痛反而減輕。根據此體徵可與根性坐骨神經痛相鑑別。

坐骨神經痛(Sciatica)的病因很多種,梨狀肌症候群只是其中一項。因為症狀類似,常常會被誤解為腰椎椎間盤突出(HIVD)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其實兩者所造成的原因是不同的,要區別清楚才能針對問題做治療。

 

造成原因

舉例一些日常生活的動作:跌坐在地上、搬重物扭腰、用力踢腳、需要快速改變方向的運動(如網球、足球、籃球、玩呼拉圈等)等,這些都會使梨狀肌受外力造成直接傷害。

引起此症狀的原因大部分也跟長時間不良姿勢有關:長時間久站、久坐不動(辦公人員、騎腳踏車、開車等)、翹腳兩腿交疊坐、坐在又低又硬的板凳上等。

 

治療方向

對於這類病人,單純的治療不會足夠,必需仔細檢查那一個部位肌肉拉傷, 骨盆有沒有傾斜,再配合手法舒緩繃緊的肌肉,恢復關節混亂(薦髂骨關節錯位)。進行一次已感覺有改善,建議進行5次手法。(如氣血虛弱寒濕重者, 配合中藥更佳)


治療心得

我們治療梨狀肌綜合症,稍有治療心得,分別有三樣。

第一是針灸要到位。因為梨狀肌在臀部很深的部位,很難觸摸及找到實質的壓痛點,所以一定要在準確診斷痛點的位置,及相應阻塞有局部炎症反應的部位,有到位的針灸,而針灸的深度一定要拿捏恰當,不能用普通治療其他部位的長度,可能相應有足夠的深度,並在經驗裡配合火針的療法。在其中一個著名的穴位環跳穴,也要取之精準。如此,病者在針灸時,便會有很明顯的酸、麻痺、脹的到位感覺。

 

第二是到位的拉筋。梨狀肌的動作並不是普通的抬腿或屈伸大腿能做到,相應的角度是要調校得準確,才能伸展,所以做拉伸正骨手法時,一定要感到病人梨狀肌的張力位在何處。當能夠在肌肉繃緊的張力對抗的位置進行適當的拉伸,梨狀肌的問題便能得到充分的伸展。

 

第三,在臨床經驗裡,骨盆前傾及後傾都會影響梨狀肌綜合症的問題,在不少梨狀肌綜合症的病人裡,病者有不同程度的骨盆後傾或過度前傾的問題。當然,骨盆的傾斜或側旋都會有影響,所以,醫師一定要有充足的檢查,尤其在骨盆上有準確的診斷,做相應的治療,配合骨盆的正骨手法。如此一來,梨狀肌綜合症的問題才能得到更好的處理。

不能忽視的 骨盆問題

因為肌肉失衡,姿勢不良,壞姿勢出現。亦因為壞姿勢的長期影響,肌肉勉強運用。這就會引起代償基制,意思是一方肌肉的過度使用會波及其他的肌肉群。

就像:阿哥太攰,弟弟就要擔負荷。如大腿後的肌肉過份繃緊,步行不久就支持不住了,便要找梨狀肌來幫忙支持了。在代償基制下,梨狀肌就會受累了,變得又硬又緊。

骨盆前傾 肌肉群

骨盆後傾 肌肉群


舒緩運動:

如果你初起臀部疼痛,並且有以上的症狀,以下的影片你可以試著做,幫助初起的問題看能否得以舒緩。

* 此運動只可舒緩,如症狀持續,建議盡快治療!
備註: 這類病人通常都伴有腰椎前傾的問題,需要同步處理。

治療原則

根據我們治療的經驗,梨狀肌症候群,並非單純針對臀部的肌肉去舒緩痛症,一定要著手跟治原因。從壞姿勢引起失衡的肌肉鏈,是處理的重要方向。

臨床顯示,中醫針灸有著不俗療效。從物理治療學角度,因為針灸能夠處理較為深層的炎症問題,所以亦是有物理治療師喜歡運用的方法之一。

作為中醫師,則更會運用經絡針灸去針對治療。包括足少陽膽經直中病所的環跳穴、針對髂脛束的風市穴、足踝上部的懸鐘穴。還有足太陽膀胱經的大腸俞穴,殷門穴及承扶穴。這些穴位都是一系列有效幫助坐骨神經痛、梨狀肌症侯群的穴位處方之一。

其中穴位所位處於的肌肉部位,正是治療壞姿勢肌肉鏈的重要一環。


梁仲威醫師《醫天圓正姿地圖》

我們醫天圓診所團隊提供跌打治療、針灸、中藥外敷、正骨手法等服務。

費用如下:

診金:100元

針灸:300-400元

正骨手法:350-550元

(中藥另計)


歡迎於右下角whatsapp 進行預約,我們醫師預約 痛症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