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綜合症

乾燥綜合症是一種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主要侵犯淚腺和唾液腺,表現為眼和口腔乾燥。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以中年女性多見。通常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主要累及唾液腺和淚腺等,稱為口眼乾燥綜合症,繼發性則指伴發其他結締組織病的乾燥綜合症。起病多數為隱襲和慢性過程,少數呈急病或快速進展。
中醫認為,乾燥綜合症歸屬「燥症」範疇。其病因病機為:素體陰虛燥熱,復感溫燥之邪。引起燥證的原因,包括火熱燥氣而傷津、津液內亡、房勞太甚、真陰虧損、陰虛火旺、補陽而燥劑太過而損傷津液等。燥證可影響人體各部位,但重點是皮膚及黏膜乾燥,指甲乾枯,眼乾鼻燥,口燥咽乾,大便秘結,舌質乾瘦而紅,苔少,脈細澀等症狀。正如《張氏醫通》所說:「諸澀枯涸,乾勁效揭,皆屬於燥。」
用藥加減法:
1. 陰虛內熱
以養陰清熱潤燥為主。
六味地黃湯加減:熟地、生地、淮山藥、麥冬、枸杞子、女貞子、玉竹、花粉、澤瀉、雲苓、連翹、川楝子、沙參。
a) 燥熱偏勝,口渴心煩者,加黃連、知母。
b) 陰虛較甚燥熱不顯者,去生地、連翹,加山茱肉、阿膠。
c) 虛火上炎,顴紅盜汗較重者,加地骨皮、龜板、鱉甲。
d) 若兩目乾澀,視物模糊或脅痛為主者,可選用杞菊地黃湯加減。
e) 關節疼痛明顯者,加秦艽、獨活、羌活。
f) 大便秘結者,加栝蔞仁、玄參、火麻仁。
g) 乾咳氣急,甚至氣喘,胸片有網狀纖維化陰影者,可選用養陰清肺湯,或百合固金湯加減。
h) 口舌乾燥、乾嘔呃逆,飢不欲食,胃脘隱痛者,可選用益胃湯加減。
2. 氣陰兩虛
以益氣養陰潤燥為主。
增液湯合參苓白朮散加減:玄參、生地、麥冬、黨參、淮山藥、大腹皮、雲蒼、白朮、桔梗、扁豆、神麴、砂仁、陳皮、薏苡仁、大棗。
a) 低熱不退加銀柴胡、鱉甲、青蒿。
b) 心悸不寧加酸棗仁、枸杞子、當歸。
c) 手足逆冷酌加製附子、乾薑。
d) 大便溏薄去玄參、生地。
3. 溫燥犯肺
以疏風化熱,宣肺潤燥為主。
桑杏湯加減:桑葉、杏仁、荊芥、防風、桔梗、沙參、石斛、麥冬、殭蠶、甘草。
a) 關節疼痛明顯加桑枝、羌活。
b) 頭昏頭痛加薄荷、菊花。
4. 濕熱鬱阻
以清熱利濕為主。
甘露消毒丹加減:蔻仁、藿香、佩蘭、木通、製蒼朮、黃柏、石菖蒲、貝母、射干、茵陳、薏苡米、滑石。
a) 便秘加全栝蔞。
b) 遊走性關節痛加桑寄生、狗脊、秦艽、防風、威靈仙、木瓜。
5. 血虛血瘀
以養血活血,滋陰潤燥為主。
生血潤膚飲加減:枸杞、生地、胡麻仁、丹皮、赤芍、桃仁、阿膠(烊)、當歸、丹參。
a) 大便稀軟去桃仁、胡麻仁,加白朮。
b) 眼睛乾燥者加甘菊花、沙苑子、木賊、穀精草。
6. 痰濁內阻
以化痰軟堅,理氣潤燥為主。
海藻玉壺湯加減:海藻、昆布、玄參、茯苓、貝母、陳皮、青皮、川芎、當歸、法半夏、連翹、甘草。
a) 大便秘結加全栝蔞、火麻仁。
b) 淋巴結硬腫加黃藥子、莪朮、牡蠣。
c) 腹部包塊加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丹參。
d) 胸悶不舒加鬱金、石菖蒲、栝蔞。
7. 陰陽兩虛
以養陰益陽潤燥為主。
左歸飲加減:山藥、雞血藤、山萸肉、茯苓、懷牛膝、杜仲、密蒙花、肉桂、阿膠(烊)、熟地、枸杞子、鹿角膠(烊)、菟絲子。
a) 四肢欠溫加製附片。
b) 大便乾結加玄參、肉蓯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