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武漢肺炎的傳播,令到作為中醫師的我想起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的序:
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張仲景在書中寫到:我的家族曾經是一個很大的家族,有二百多人。從建安元年以來,也就是公元196年以來,還不到十年的時間,整個家族就死亡了三分之二,而這些死亡的族人當中一多半都是死於外感傳染病。
張仲景作為一個醫生,面對目睹大量的親人和百姓被疾病奪取性命的社會現況。而他在救治的過程中,又感力不從心,難以挽回病者的生命。於是就發奮圖強,立志鑽研學術,為求創立一條防治傳染病的道路和途徑。
仲景在書中感嘆:「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於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他對古人遺留下來的醫學經典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對當代和古代百姓防治疾病的經驗和方子進行了廣泛的收集整理。
他參考了大量的古典書籍:《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同時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進行總結,終於寫成《傷寒雜病論》這本書。
想了解更多,請參考:
https://www.theqi.com/cmed/class/class1/note_02.html
郝萬山講《傷寒論》 第02講 -《傷寒論》成書背景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