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名方:產後催乳湯

配方成份 

生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當歸12克,王不留行30克,路路通15克,漏蘆10克,陳皮10克。

加減運用

  1. 若見表虛不固,動則易汗而屬氣不攝陰者 可酌加仙鶴草、浮小麥、桑葉、防風固表以止汗。
  2. 若見脘悶腹脹,納差氣逆而屬脾胃氣滯者 →可酌加蘇梗、枳殼、砂仁、丁香和胃以理氣。
  3.  若見便難幹結而屬津虧便秘者 → 可酌加杏仁、柏子仁、瓜蔞仁、火麻仁潤腸以通便。
  4. 若見舌紅少苔口渴而屬陰傷者 → 可酌加玄參、麥冬、玉竹、天花粉滋陰以補液。
  5. 若見小便不利,尿頻尿急甚或尿痛而屬膀胱濕熱者 → 可酌加木通、通草、瞿麥、冬葵子利尿以通淋。
  6.  若見乳脹胸滿而屬肝鬱者 → 可酌加柴胡、青皮、薄荷、瓜蔞皮理氣以寬胸。
  7. 若見頭暈心慌,失眠多夢,乳少質稀而屬血弱者 → 可酌加熟地、白芍、川芎、酸棗仁養心以補血。
  8. 若見乳房腫熱或有索塊而屬氣血壅滯者 → 可酌加絲瓜絡、連翹、露蜂房、蒲公英散結以通乳。

用法

日服2次,酌情連服3~5天即可。

備註:服藥期間鼓勵母乳餵養,建立正常泌乳反射。


功效

益氣健脾,養血通乳。主治:產婦缺乳。


方解

乳汁乃母體氣血之精華注於乳絡所化。婦女產時多努掙費力,血水流失,耗氣傷津,氣血兩傷。至於產後缺乳,其病機不外虛實兩端。虛者氣血不足,無源作化;實者乳絡不暢,乳汁難下;抑或虛實夾雜兼而有之。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氣血充,源足自可作化以盈溢;乳絡通,氣血調,乳汁自當下注。故益氣健脾,養血通乳為其治療大法,補中有通,通中寓補,標本同治,源流兼顧,其乳通汁下可保無虞。

本方由張錫純滋乳東加減化裁而成,方中黃芪、黨參、白朮、茯苓直入中土,益氣健脾,氣為血之帥,氣足則血自化。

黃芪炙用偏走裡而多培土氣,生用偏走表而多有通補之性;

黨參益氣補虛之力有餘,養陰生津之力尚嫌不足,新產婦人宜用西洋參或太子參以易黨參;白朮炒用多於健脾燥濕,生用多可益氣通便;

當歸活血養血以和營,得參芪甘溫益氣之助,取當歸補血湯意補氣以生血,實寓陽生陰長之功。

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蘆、奶母均為通絡催乳之專藥,其性多平而或涼,亦可稍監全方溫補之力。其中王不留行功偏活血利水;路路通功善祛風活絡;漏蘆長於解毒通脈;

陳皮理氣健脾,和胃化痰。

中醫名家岳美中言其最善解黃芪之壅補,臨證佐之可免脹滿之弊。諸藥合用,氣血同調,虛實相宜,全方共奏益氣健脾、養血通乳之功。



原著: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醫師,湖北省知名中醫,師從全國著名傷寒學家李培生教授,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任湖北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醫藥大學經方研究所所長。從事中醫教學、科研、臨床近50年,主持和參與省級以上科研項目5項;主編或參編教材和專著25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在學術上側重《傷寒論》方的現代臨床拓展應用。臨床上喜用經方並結合時方治療各科疑難雜症,尤其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疾病頗有見地與心得,臨證多取得滿意療效。
http://www.cntcm.com.cn/xueshu/2017-06/28/content_31410.htm

 

*備註:文中所載中藥配分或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希望引起一些草本應用的新知、新用和討論。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後,再處方加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