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針灸臨床治療和研究發展需要,1996年11月召開了世界衛生組織義大利米蘭會議,提出64種針灸適應證,並作如下論述:

(1)採用類似針灸法或傳統療法隨機對照試驗過的針灸適應證有:戒酒、變應性鼻炎(花粉症)、競技綜合症、面癱、膽絞痛、支氣管哮喘、心神經官能症、頸椎病、運動系統慢性疼痛(頸、肩、脊柱、膝等)、抑鬱、戒毒、痛經、頭痛、偏癱或其他腦病後遺症、帶狀皰疹、高血壓、願發性低血壓、陽痿、引產、失眠、白細胞減少、腰痛、偏頭痛、妊娠反應、噁心嘔吐、肩周炎(凍結肩)、手術後疼痛、經前期緊張症、神經根疼痛綜合症、腎絞痛、類風濕性關節炎、扭傷和勞損、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緊張性頭痛、戒煙、三叉神經痛、泌尿道結石。

(2)有足夠數量的病人為樣本但無隨機性對照試驗的針灸適應症有:急性扁桃體炎和急性咽喉炎、背痛、膽道蛔蟲症、慢性咽炎、胎位不正、小兒遺尿、網球肘、膽結石、腸道激惹綜合症、梅尼耳病、肌筋膜炎、兒童近視、單純性肥胖、扁桃體切除術後疼痛、精神分裂症、坐骨神經痛。

(3)有反復的臨床報導,效果較快或有一些試驗依據的針灸適應症有:便秘、缺乳、泄瀉、女性不孕、胃下垂、呃逆、尿失禁、男性不育(精子缺乏、精子活動力缺乏)、無痛分娩、尿瀦留、鼻竇炎。

文章引自: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中國台北針灸學

作者:世界衛生組織

圖片︰康健雜誌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magazine/magazine.action?nid=4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