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正骨要同時食中藥?

為何做整脊、物理治療、跌打效果都未必理想?

受寒了,你會頸背痛。天氣潮氣,落雨前,有人關節痛。經期時,周身骨痛。種種情況,都證明了體質情況,與痛症之關係。體質好了,筋骨痛症才能得到全面性好轉。這正是中醫正骨之特長。關鍵是有沒有兼顧身體其他部份。醫痛症要治整體 !

中醫重視五行,其中這「五」字就有包含全局的含意。這裏以骨為出發,骨屬「水」,就要兼顧其他的「四」行。

如下圖所示︰

若無兼顧其他四行,你的骨早晚會歪回去。以下作出些舉例講解一下我平時用藥調整骨的其他四行方法。可能這些藥名你不熟,但你會明白作為醫師角度就可以了。筋不好,你的骨會被拉歪嗎?

1. 筋

肝主筋,所以我們會養肝,調筋。其中幾千年的名方,叫芍藥甘草湯。只有兩隻藥,白芍,為主,配一些甘草。效果古語有云︰「其腳即伸。」嘩!! 不是兩腳一伸的意思… 是指筋會馬上鬆了。伸筋的腳可以放鬆啊,因為白芍之酸,配甘草之甘。酸甘化陰,可養肝。肝好了,筋自鬆。

現代坊間重視拉筋,還有很多伸展課,很好,我也很重視。我教病人這樣那樣拉筋,但單純拉筋不夠。見過不少病人的毅力,有人因痛楚,每天花半小時以上去拉筋。甚至很心痛,猛拉,還有拉傷的可能。請參考「拉筋先生」的故事。

但中醫智慧經驗告訴你,裏面「肝」好,出面「筋」才好。對肝虛的人來說,食過養肝的藥,筋會容易拉鬆好多。

火不足,也會導致筋受寒而血筋是載著火氣的,心血管通暢,火就可溫養全身。所以中醫說心血管系統屬火。

簡單來說有些朋友會易腳抽筋。好像血唔到的感覺。也有火氣不足,血脈不通,手腳都時時冰冷,或者痹、痛。所以中醫就說「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的意思了。

我們要讓經脈暢通,就有滋養,就不會筋肉痛,骨又歪了。臨床比如基本之四物湯,在上面加入強化的藥物,就成了桃紅四物湯通血管,也變成中風後遺症非常多用的補陽還五湯

臨床遇上這些情況多用羌活、白芷等,不只驅風,也幫助去寒化濕

2. 受寒

身體受寒,也會導致骨歪。就像你感冒了,尤其是淋雨,吹風,周身骨痛,大家也應經歷過。傷寒論有提及︰「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太陽病的意思就是外感的意思。

而中醫也有一個重要概念是「寒主收引」簡單來說就是類似「冷縮熱脹」的概念。受寒時,會收縮,筋會收縮,所以筋拉來拉去也是緊。關鍵要去寒氣,筋才會徹低鬆下來。

現代人很多這種情況,不只是感冒多見,更在冷氣風的慢慢侵害下,累積了很多寒氣。而風、寒、濕三者加起來就如在身體易成為痹證。臨床遇上這些情況多用羌活、白芷等,不只驅風,也幫助去寒化濕。

3. 肌肉

肌肉,中醫理論屬土,是土壤。人老了,或者退化,肌肉也會跟著退化、萎縮。而肌肉太弱,早晚脊骨也HOLD唔住。歪歪斜斜的。許多脊柱側彎的人也是核心肌肉弱得死佈。

臨床上我很重視人的大腿肌肉,股四頭肌,它萎了,不只膝頭會痛,腰也會痛。就連胃腸吸引消化也會一併差起來,為何呢,因為它屬足陽明胃經,連結胃。

其實現代好多人也有肌肉虛弱的問題,缺乏運動,單一化的工作姿勢也有關。所以要補足肌肉,許多人都會想起「大隻佬奶粉」,補充蛋白質。增肌。但事實我發現許多人一邊吃,一邊操肌,肌肉是會脹起來的。但是不久之後又很快弱了。所以我認為顧及脾胃的強化才是根本。

剛提到許多脊柱側彎的病人,也是消瘦的,當然有些看起來也一些虛肥。但一定要鍛練核心肌肉,教他基礎鍛煉回家做。也吃我開的處方,如補中益氣湯之類。當中有黃芪、黨參這些補脾肺氣的藥。慢慢吸收到了,人也壯了。

脊柱強了,才能達到持久正骨效果。


梁醫師《正姿地圖》

♥ 你可能會喜歡  →

Eden Beauty 純中藥天然減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