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帶3分飢的智慧

有一種餓叫:「阿媽覺得你餓~」

在香港看病,脾胃差的寶寶特別多…也許很多人會奇怪,為何香港的物質這麼富裕也有這麼多脾虛的小孩?

原來原因正正是因為香港食物太豐裕,大家也很少讓寶寶「常帶3分飢」。胃腸是腑臟,以「通」為用。我們不應無時無刻的把它注滿,反而應留它少少「空間」。好比我們洗衣服,如果把洗衣機完全塞滿,衣服不能洗得乾淨,機器也容易耗損。腸胃也一樣,我們必須讓它時「虛」時「實」,它才有最好的發揮。

如果無時無刻都在進食,很容易讓脾胃累壞了。也許我們是時候改變我們的觀念,從今天起便讓自己和孩子感受下什麼是「肚餓」。

如果孩子舌苔比較厚膩,常常有口氣,平素不太自願進食。不妨讓小孩餓一餓,他們的脾胃反而會改善。讓孩子餓了,自己主動進食,家長也更輕鬆。既有助身體健康,又減低育兒的煩惱。

何樂而不為呢?

願我們都不要成為常常怕孩子會餓壞的父母 ^3^

健脾開胃湯

太子參15g、白朮12g、茯苓12g、准山12g、陳皮3g、炒麥芽30g、焦山楂10g

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湯煲內加入3.5碗水中浸約30分鐘;大火煲滾後,轉中小火熬約30分鐘即成。若小孩常常胃口不佳,可偶服以上湯水。

*備註:文中所載中藥配分或內容屬臨床醫學/心得分享,希望引起一些草本應用的新知、新用和討論。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後,再處方加減使用。

陳醫師《中醫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