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 多食善肌 (飢餓感)

臨床驗案:
1. 胃熱陰虛,陽明燥結案
(女,32歲,常有飢餓感6月,大便乾燥,體偏瘦,舌紅苔薄黃,脈洪)
方藥: 西洋參,石膏,知母, 麥冬,石斛,玉竹,酒大黃,火麻仁,薏苡仁,炙甘草x7
三診: 上方去石膏以免寒涼傷胃。
方藥:人參, 黃精,五味子, 知母, 麥冬, 石斛, 玉竹, 地骨皮, 枳實, 炙甘草x7
2. 胃熱腸燥,脾陽不足案
(女,46歲, 多食善飢年餘。 食不長肉,晨起口渴, 大便乾結難下, 偶有潮熱,舌紅,苔薄黃,脈細弦)
方藥:人參,石膏,知母,麥冬,黃精,玉竹,白朮, 枳實,大黃,薏苡仁, 炙甘草x12
3. 陰虛燥熱,腎氣不固案
(男,40歲, 多食易飢,多尿2年。 困倦乏力,尿頻。)
方藥:生哂參, 玄參,玉竹,知母,天花粉,石斛, 石膏,龟板,地骨皮,覆盆子,沙苑子x7.
二診:上方去石斛,石膏,加滑石,路路通。
張醫師心得:
- 清胃熱以石膏, 知母,天花粉甘寒清熱生津,不用黃連,山桅子苦寒恐傷陰。
- 養陰用玉竹,石斛,麥冬,以玉竹治陰虛善飢功最著,通便不離大黃。
- 胃熱消谷,食不長肉,用人參,黃精,薏苡仁。
*本文摘自: 《沈舒文疑難症治驗思辨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備註:文中所載中藥或處方屬醫學分享,若須服用,請在註冊中醫師指導及為您辨症後,再加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