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莖突腱鞘炎(媽媽手)

前言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在臨床上, 仍見很多人會誤以為普通手腕痛而延誤治療,進入慢性期,嚴重影響拇指活動度。故此, 特寫此文講解一下這個病的治療原則。

橈骨莖突處的腱鞘,內有拇長展肌腱與拇短伸肌腱通過,並折成一定角度,跨過腕關節附於拇指。當手腕或拇指活動時,此折角加大,容易壓迫相關組織。本病因為肌腱在腱鞘內過多的來回磨動,日久勞損,易使腱鞘發生損傷性發炎,使局部出現腫脹疼痛,本來狹窄的腱鞘管道更形狹窄,甚至肌腱與腱鞘出現輕度黏連,影響拇指的活動度。


 

 

病因病機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於頻繁活動引起拇長展肌腱和拇長伸肌腱與腱鞘間的過度摩擦,會產生慢性的損傷。其病理改變,早期為充血、水腫、滲出等無菌性炎性反應;遷延日久,則發生慢性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肥厚、粘連等變化,腱鞘腔越變越窄,影響手腕及拇指活動;甚者腱鞘纖維化和攣縮,並可致鈣化。 中醫理論認為此病主要是局部過勞和血不榮筋所致。由於腕、手部活動過多,耗傷氣血,津血不足,筋腱失去濡養而易於磨損,或外傷累及筋腱,並傷氣血,筋腱本已受損,再加氣機不暢,血脈瘀滯,筋脈失去溫煦與濡養,久而久之,使肌腱變性、增粗,腱鞘狹窄而發病。


臨床症狀

本病故常見於家務勞動及手工操作者,如主婦,電腦操作員、包裝工作員等,尤以中老年婦女多見,起病緩慢,多無明顯外傷史。患者自覺橈骨莖突部位腫脹疼痛,初起痛感較輕,逐漸加重,拇指活動時出現劇痛,甚至可放射至手或肩臂部。拇指伸展活動受限,提物乏力。


檢查

橈骨莖突處明顯腫脹、可觸及結節,並在橈骨莖突及第一掌骨基底部之間有壓痛。 握拳尺偏試驗陽性。


治療方法

1. 中藥治療:

以調養氣血、舒筋活絡為主,辨証用藥之餘,可酌加祛濕及活血化瘀止痛藥物。初期治療以活血通絡止痛為主,後期可酌補肝腎。另外,可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藥物外敷,加強療效。

2. 針灸及整筋:

針灸與整筋配合適當的功能鍛鍊,對此病有顯著療效。 針灸取穴:阿氏穴、曲池、手三里、養老、外關、陽溪、列缺等。 配合整筋,重點在肩、肘關節及橈骨莖突腫周圍,尋找痛點及結節,拆解黏連,若有需要,可配合適當的拉筋,有利錯位關節復位,通經活絡,去除水腫、消解炎症,從而緩解疼痛。 一週兩次,10次一個療程。


→ 延伸閱讀:
1. 無法可修飾的一對手:「媽媽手」之痛》
2.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3. 《為何正骨要同時食中藥?

日常護理

  1. 病發初期應減少手腕關節過度活動。
  2.  濕熱電氈連中藥包熱敷患處,每天15至20分鐘,52度高温, 有利加速血循,舒緩疼痛。
  3. 功能鍛鍊:炎症消退後,病情好轉後可逐步進行鍛煉,經常做拇指外展、背伸活動,可有效防止肌腱和腱鞘黏連
  4. 進入康復階段,可進入下面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