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乙肝

中醫學主要用中藥治療乙肝,經多年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顯示中醫藥在乙肝治療中可以改善或消除患者的不適症狀;可以改善肝功能,包括肝酵素、黃疸(膽紅素)指標,蛋白代謝指標等;可以抑制乙肝病毒,改善肝纖維化的情況,並在一定程度上減低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病率;如選藥及用量恰當,其副作用會較少,療效也較穩定。

中醫師會運用「辨證論治」或「辨病治療」來處方用藥。

「辨證論治」是按乙肝患者不同的體質及臨床表現劃分為不同的證型,例如濕熱內蘊型濕濁中阻型肝鬱氣滯型肝鬱脾虛型肝腎陰虛型脾腎陽虛型,以及瘀血阻絡型等,然後針對每位患者的證型特性來用藥治療。

 

至於「辨病治療」,則是針對患者的共同特點來處方用藥,通常會選用已經過臨床研究或中藥藥理研究顯示對乙肝病毒及其肝損害有治療作用的中藥來進行治療。例如:

1. 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

可選用白花蛇舌草、葉下珠、半枝蓮、土茯苓、土茵陳、板藍根、仙鶴草、夏枯草等。

2. 利膽退黃

可選用柴胡、綿茵陳、梔子、溪黃草、雞骨草、田基黃、赤芍、大黃、郁金、金錢草等。

3. 降低肝酵素

可選用五味子、垂盆草、敗醬草、田基黃、蒲公英、葛根、豬苓、女貞子等。

4. 調整蛋白代謝、提升白蛋白

可選用生地、黃芪、黨參、白術、紫河車、龜板、大棗、刺五加、阿膠、黃精、杞子等。

5. 抗肝纖維化

可選用丹參、紅花、三七、鼈甲、川芎、冬蟲夏草、三棱、莪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