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黃以嬰兒出生後皮膚面目出現黃疽為特徵。因與胎稟因素有關,故稱“胎黃”或“胎疽”。胎黃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兩類。生理性胎黃大多在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一般無其他臨床症狀。若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疽,3周後仍不消退,甚或持續加深,或消退後複現,均為病理性黃疸。
中國早在隋代對胎黃的病因、症狀已有論述。建國以來對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胎黃進行了系統的臨床觀察與研究,在應用中藥治療與預防病理性胎黃方面均取得重要的進展。
西醫學稱胎黃為新生兒黃疸,包括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血清膽紅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黃疸、膽道畸形、膽汁瘀阻、肝細胞性黃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