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胃癌是由於正氣內虛,加之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原因引起的,以氣滯、痰濕、瘀血蘊結於胃,胃失和降為基本病機,以脘部飽脹或疼痛、納呆、消瘦、黑便、脘部積塊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惡性疾病。

據文獻記載,胃癌的發病率約為整個消化道癌腫的40%-50%,占消化道癌腫的第一位。男性患者,胃癌也居各器官惡性腫瘤的首位。大多發生於40-60歲之間,85%的病人是在40歲上,但約有5%的病人年齡在30歲以下。中國男女之比約為2.3-3.6:1。不同國家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顯區別,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中國在世界上居於胃癌發病率較高的國家,尤其是甘肅河西走廊、膠東半島及江浙沿海一帶。

胃癌的治療效果還不夠滿意。經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胃癌,可以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療效果。其途經主要有三個方面,即手術加中藥、化療加中藥和放療加中藥,可以起到提高療效或減毒增效的作用。

胃癌是中西醫學共同的疾病名稱,西醫學對胃癌按組織學分類,分為腺癌、未分化癌、粘液癌、特殊類型癌(包括腺鱗癌、鱗狀細胞癌、類癌等)。胃癌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但半數以上見於胃竇部,尤其是沿小彎側。其次是賁門,再次為胃底及胃體等部位。胃癌、胃部其他腫瘤亦可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