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肝癌是以臟腑氣血虧虛為本,氣、血、濕、熱、瘀、毒互結為標,蘊結於肝,漸成症積,肝失疏泄為基本病機,以右脅腫硬疼痛,消瘦,食欲不振,乏力,或有黃疸或昏迷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惡性疾病。
肝癌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是中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流行病學資料,中國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占全部惡性腫瘤的第三位元,僅次於胃癌、肺癌。肝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31—50歲最多,男女之比約為8:1。早期切除的遠期療效較好,但大多數肝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手術機會多已錯過,所能採用的現代綜合治療方法常限制在放化療和免疫治療上,而放化療對本病治療的毒副反應大,適應證則減少,療效也差。目前採用中醫藥治療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所以積極做好中醫藥對本病的預防和治療在當今有重要意義。
肝癌的西醫學巨體分型分為塊狀型、結節型、彌漫型和小癌型,以塊狀型多見;組織學分型為肝細胞型、膽管細胞型和混合型,絕大多數為肝細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