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咳嗽是指外感或內傷等因素,導致肺失宣肅,肺氣上逆,衝擊氣道,發出咳聲或伴咯痰為臨床特徵的一種病證。歷代將有聲無痰稱為咳,有痰無聲稱為嗽,有痰有聲謂之咳嗽。臨床上多為痰聲並見,很難截然分開,故以咳嗽並稱。

咳嗽是內科中最為常見的病證之一,發病率甚高,據統計慢性咳嗽的發病率為3%-5%,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可達10%—15%,尤以寒冷地區發病率更高。中醫中藥治療咳嗽有較大優勢,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

《內經》對咳嗽的成因、症狀及證候分類、證候轉歸及治療等問題已作了較系統的論述,闡述了氣候變化、六氣影響及肺可以致咳嗽,如《素問·宣明五氣》說:“五氣所病……肺為咳。”《素問·咳論》更是一篇論述咳嗽的專篇,指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強調了肺臟受邪以及臟腑功能失調均能導致咳嗽的發生。對咳嗽的症狀按臟腑進行分類,分為肺咳、心咳、胃咳、膀胱咳等,並指出了證候轉歸和治療原則。漢,張仲景所著《傷寒論》《金匱要略》不僅擬出了不少治療咳嗽行之有效的方劑,還體現了對咳嗽進行辨證論治的思想。

咳嗽既是獨立性的病證,又是肺系多種病證的一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