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不到的隱疾?

有病才會看醫生,可是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得著什麼病來。身體就是感到不適,去作檢查又找不到問題,若要追問,許多也被指是自己想多了。就像診所一些朋友,心裏常感跳動不安,有時感到心中刺痛。去過醫院診查心臟,就是發現功能全部正常,這卻讓人感到擔心。「是得到隱疾了嗎?」「竟然連最先進的醫療設備都沒有照到裏面的問題了?!」我多會以此安慰︰「就連小傷風,現代科學也無法驗出來的,只能以你所說的症狀來對症下藥。因為這是身體功能性問題,我們中醫看重整體,最擅長調功能。」

基本上疾病可分為兩種,第一種叫器貭性病變,指身體某部份實際出現損害而無法正常運作,肝硬化就使肝臟應有的功能影響了,隨著科學進步很多器貭性的問題也能找出來,對於準確治療及預防都很重要。第二種稱為功能性病變,就是與器貭性病變相對而言的,身體沒有什麼損害,就是感到不適,多數驗不出什麼異樣來。有人歸納說是大腦皮層功能失調,引致神經功能,影響全身感覺。直接來說,就是說神經有病了。所以面對醫不到的疾病,都可能與神經出現問題有關。但要澄清的是,這個神經病不是俗語所講的「痴線」,而是廣義的關於神經系統引起的問題。

隨著科學家發現荷爾蒙在人體作用的機制,得知體內有數之不盡的平衡來維持正常運作。好像說某一種荷爾蒙能抑制或生成另一種荷爾蒙的分泌活動,兩種荷爾蒙在體內就成了一個平衡面了,形成了一個功能運動,在身體內各司其職。

早在幾千年中國的智者就稱之為陰陽,一個陰陽裏有千萬陰陽,千萬陰陽來維持一個陰陽。所以我們重視整體,重視不同部份所同屬的一個陰陽。調整陰陽的其中一種含意就可理解為調整荷爾蒙、調整功能了。以中藥、針灸等不同方法來導引調整身體回復原初的平衡,就是中醫主要功夫。

中醫學一直被爭持討論是否一門科學,我看當先討論何謂科學吧。但的確治療效果很難去評價,因為許多疾病都是驗不出來,自然難被認同是醫治了。但在實際的生活中,感覺有時比數字來得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