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與表證

許多朋友來到診所,都帶著相同的問題。把手伸出,然後相當擔心的問道︰「醫師,請問我是否得感冒了?」這其實並非容易解答,因為大家對感冒的理解有點不同。

感冒是常見病之一,現代人都理解為打噴嚏、抽鼻涕、流鼻水、鼻塞、喉部痕癢、痛或有痰、咳嗽、頭痛及疲倦的症狀就。所以論感冒常會聯想到以上症狀,當沒有這些症狀就不會想到是感冒了。如果只有部分症狀又可否稱為得感冒呢?這是大眾普遍的問題,也是許多人不瞭解中醫的原因。

為了讓病人明白知道自己的情況,我曾跟病人說得了感冒,但這反而使病人感到疑惑,只有一點頭痛,他就問︰「那要吃一些感冒藥嗎?」也有的病人有很多的感冒症狀了,但我說沒有他得著感冒,他又問︰「那是什麼奇怪的病呢?」

其實中醫核心是辨證論治,辨證其中最為重要是辨表裏。表裏是部位的意思,不同的部位反映致病的因素在那個部位發作起來。好像汽車壞了,會想究竟是輪胎破了,還是引擎出現問題。

表證指身體外在部份發生問題,如皮膚會感到發冷或發熱、頭痛、流鼻涕,與現代醫學所講極為相似,但同樣發生在表部,症狀表現可截然不同。表證也可導致小便不暢通,原因是膀胱的氣化功能與皮膚跟肺臟有關。

所以我習慣上不多說是感冒了,多說成表證。傷寒論則稱之為太陽病,就是表證。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只要有頭痛或不舒,身體感到有點寒,脈像見浮,就是表證的表現了。

這個表證有分實與虛的體質,其中有許多體質虛弱的朋友要注意了。傷寒論中接著也提到︰(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

陽浮是表證表現,如脈浮,陰弱就是指身體胃氣腎氣不足,簡單說就是身體虛弱,常感疲倦了。猛吃感冒藥抗生素只會越吃越虛,亂吃中藥也適得其反,如板藍根、龜苓膏也更傷胃氣。

說成感冒,我們就多聯想成是感染,要殺菌。但我們就是問為何會感染呢?大家都是在同一個地方上班、休息。這就與體質抵抗力有關。說成表證,我們就會想是身體表層的問題了,就要讓身體的康復能力去到那裏,發揮自身修復。其實中藥就是以後者為主要目的,所以可說中醫是讓人去自療的醫學。

感冒與表證,名雖相似,但背後含義深遠,值得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