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ktop version


中醫師手中的花、草、種子(內服篇)

花類

【中文名】: 菊花
【英文名】:Florists Dendranthema
【拉丁名】: Chrysanthemi Flos


【來源】
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乾燥頭狀花序。按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杭菊」、「亳菊」、「貢菊」、「滁菊」。


【文獻記載】

1. 《本經》:「主旋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
2.《藥性論》:「治頭目風熱,風旋倒地,腦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風,令消散,利血脈。」
3.《本草便讀》:「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熱,治目祛風,益陰滋腎。」


功效:
 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疏風散熱。


張醫師臨床觀察及發現:

菊花用得好,對於肺肝熱的體質,能袪邪以扶正, 就能間接滋腎。我亦發現, 菊花較適合用於大腦發達,但小腦協調差的體質。這種人有傾向投入概念性的腦部活動,多於活動身體。很多人以為補腎必定要用補藥, 如用六味地黃丸等。 但從文獻中我發現《本草便讀》指出菊花有益陰滋腎的功能。但要注意一點, 這滋陰功能是透過去掉「火」(肺肝火) 而達到,故若無這火,多服必然有害!肺肝火不同於大眾以為的「熱氣」,而是指某種體質,思考過度,以致容易有偏頭痛、眼部不適、甚至難入睡的情況。而非因為太多食用熱氣食物引起的熱氣( 一般是指大腸濕熱) 。

【中文名】: 槐花
【英文名】:Black Locust Flower
【拉丁名】:Sophorae Flos


【來源】豆科植物槐 (Sophora japonica L. )的乾燥花及花蕾。
【性味】 苦,微寒。
【歸經】 肝、大腸經。


【文獻記載】

1. 《日華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臟蟲及熱,治皮膚風并腸風瀉血、赤白痢。」
2. 《本草備要》:「入肝、大腸血分而涼血,治風熱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腸風、吐崩諸血。」


功效:
涼血止血,清肝瀉火。主治腸風便血,痔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吐血,衄血,肝火頭痛,目赤腫痛,喉痹,失音,癰疽瘡瘍。


張醫師臨床觀察及發現:

參考古文, 我發現槐花非常適合應用於因高血壓而引起的眼部出血(古文:眼赤)(現代:微絲血管爆裂)。其症狀眼白會出現鮮紅色血塊, 不同於眼睛多紅筋、結膜炎及角膜炎。有報告指,有結膜下出血症狀的人,3年內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33%。因此, 臨床上若有病人反覆出現微絲血管爆裂,我都提醒病人注意血壓問題, 並視將這個問題為一個警訊,注意身體。而我亦會處方槐花這藥及其他降血壓、利尿及通血管中藥。

槐花亦治熱氣,但屬於大腸濕熱的熱氣(我自己區分為腸肝熱)。這種體質的人一般聲線洪亮,沒有虛弱表現,即使失眠後,翌日出上班仍有精力應付, 以致極少求醫,甚至可能有睡眠不足、不佳的傾向十多年。女性的話,直到更年期伴有內分泌失調可能會求醫:男士的話,可能直到患上大腸癌才會求醫。大腸癌的機理是大腸濕熱長期為患, 直到年紀大,加上氣虛才發病。故大腸癌普查定於50 歲也相當合理。

腸肝熱的體質,年輕時多心浮氣燥,頭痛,有不同程度的痔瘡,及易胖(絕非易瘦體質)困擾,甚少惡寒和傷風感冒。打個比喻,他們遇上和他們有相反體質的人會說:「飲凍野有咩問題呀?」 因為他們飲凍飲會即時解熱, 並不感到寒冷。這種人服用西藥也不會感到「好散」, 所以經常頭痛醫頭, 服用頭痛藥來解決問題。

根類

【中文名】:龍膽草
【英文名】:Chinese Gentian Root, Rough Gentian Root
【拉丁名】: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


【來源】
龍膽科植物條葉龍膽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龍膽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龍膽Gentiana triflora Pall.。或堅龍膽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的乾燥根及根莖。


【文獻記載】

1. 《本經》:「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
2. 《珍珠囊》:「去目中黃及晴赤腫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
3. 《用藥法象》:「退肝經熱邪,除下焦濕熱之腫,瀉膀胱火。」
4. 《醫學衷中參西錄》:龍膽草,味苦微酸,為胃家正藥。其苦也,能降胃氣,堅胃質;其酸也,能補益胃中酸汁,消化飲食。凡胃熱氣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開胃進食。微酸屬木,故又能入肝膽,滋肝血,益膽汁,降肝膽之熱使不上炎,舉凡目疾、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驚癇、眩暈,因肝膽有熱而致病者,皆能愈之。其瀉肝膽實熱之力,數倍於芍藥,而以斂輯肝膽虛熱,固不如芍藥也。
5. 《本草正義》:龍膽草,大苦大寒,與芩連同功,但《本經》稱其味澀,則其性能守而行之於內,故獨以治骨熱著;余則清泄肝膽有餘之火,疏通下焦濕熱之結,足以盡其能事;而霉瘡之毒,疳痃之瘍,皆屬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瀉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餘義矣。


功效:
清熱燥濕;瀉肝定驚。主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陰腫陰癢;濕熱帶下;肝膽實火之頭脹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腫;脅痛口苦;熱病驚風抽搐。


張醫師臨床觀察及發現:

讀書時,印象中苦寒傷胃, 而在眾多苦寒藥中, 龍膽草大苦大寒,就令大部份剛畢業的中醫會唔敢開龍膽草 (我做過一個小訪問) 。後來,我在文獻中,見記載指它主骨間寒熱,就令我想像到,只要用得對,就不怕其苦寒。特別是《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張錫純提到:「為胃家正藥」,「益膽汁」,我更多用於有傾向廢寢忘餐的患者,這類人多數只傾向對自己喜歡的食物有胃口而非完全沒胃口。後來我更發現香港有很多頑固的濕疹、痤瘡、念珠菌增生,更非龍膽不能治。

為了區分這種火和其他火的分別,我稱之為「膽火膀胱火」, 但臨床上,不一定指膀胱炎、尿道炎等。 (因膽汁不足而生的膽火) 再仔細觀察,這類講的膽火膀胱火是指病在膀胱經和膽經。 而這兩經絡不通而引起的各種炎症,都可以考慮用龍膽草作為引經藥。

【中文名】:西洋參
【英文名】:American Ginseng
【拉丁名】: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


【來源】五加科植物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m L.的乾燥根。
【歸經】 心、肺、腎經。


【文獻記載】

1. 《本草從新》:「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
2. 《本草再新》:「治肺火旺,咳嗽痰多,氣虛呵喘,失血勞傷,固精安神,生產諸虛。」
3. 《醫學衷中參西錄》:「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


功效:
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乾。西洋參有抗疲勞、抗氧化、抗應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另外,對糖尿病患者還有調節血糖的作用。


張醫師臨床觀察及發現:

花旗參十分好用。坊間指的虛不受補,即明明是虛, 一補就有熱, 最適合用花旗參。但, 我留意香港有些婦女明明體質上適合用花旗參,但一用又可能會頭暈, 在我反覆實踐後,發現可以用以下配搭:(A) 花旗參:黃蓍 (1:1);(B) 花旗參:太子參(1:1)。

再淺白點,可以說,虛不受補中,仍講野非常有中氣者,單用花旗參;虛不受補中,仍有氣講話但中氣不足者,加黃蓍;虛不受補中,有前者的情況, 但又受不到黃蓍者,慢慢用(B) 花旗參:太子參(1:1) 這配方調養。

特別是產後虛不受補的女性,很適合用花旗參進補。不過,臨床上,還是要看情況,能用黃蓍的,還是要用。把握產後調養的好機會。補中益氣湯亦很好用,升麻也可以改善虛不受補的情況。

鼻咽癌電療後患者也是可以用花旗參減少口腔乾燥不適,因此,我聯想,有鼻咽癌體質傾向的病人都可多用花旗參作調理。

皮類

【中文名】:厚朴
【英文名】:Officinal Magnolia Bark
【拉丁名】:Magnoliae Officinalis Cortex


【來源】
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的乾燥幹皮、根皮以及枝皮


【文獻記載】

1. 《別錄》:「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
2. 《本草綱目》引王好古:「治肺氣脹滿,膨而喘咳。」


功效:
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


張醫師臨床觀察及發現:

臨床上有些人,病機主要在「氣」的上下升降,而非「不同類型的上火」,又「似虛非虛」,都可以考慮從行氣去治療。氣病的表現繁多, 如咳嗽,喛氣,脹氣 (外國人很常見的 Bloating)。但到底氣的升降是如何去區分,辨症, 以致於用藥, 是歷代醫家都用心研究的。為了達到一定果效,複方就有其必要性,治則就是辛開苦降,寒温並用。臨床上,我慣用升降散、半夏瀉心湯及小柴胡湯等。

至於氣機升多降少,還是降多升少,則臨床上要有一定的經驗去區分,用藥比例要考究。

升降出入是人體氣機運動的基本形式,《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氣,主宰着物質的運動,在人與動物,則為生長壯老已,在植物,則為生長化收藏。物質運動的目的,用現代語言講,就叫做「新陳代謝」,生化正常,則氣機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陳代謝旺盛,人體就健康,若病亦易於恢復;反之,人體即發生疾病。

故此,我在臨床上更認為新陳代謝偏慢的體質(易胖體質),很適合用升降法去調理,無論是脂肪肝,血脂高,甚至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PCOS) 引起的閉經。

平時無大病的年輕男女,體形偏胖,但上落樓梯易喘,不屬於氣虛者,就是厚朴的適應症了。

雜難症中, 厚朴可應用於升降失調中引於的支飲症(西醫病名:滲出性心包炎)又稱痰飲,水氣停於胸膈,上迫於肺,肺失肅降的胸膈不利病症。亦用於柏金遜症(Parkinson’s disease)患者,服西藥期間, 腹脹便難如鼓, 納呆少食,厚朴三物合枳朮丸,厚朴可用至60g。

葉類

mobile version


認識草本植物(內服)

花類

【中文名】: 菊花
【英文名】:Florists Dendranthema
【拉丁名】: Chrysanthemi Flos


【來源】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乾燥頭狀花序。按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杭菊」、「亳菊」、「貢菊」、「滁菊」。


【文獻記載】

1. 《本經》:「主旋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
2. 《藥性論》:「治頭目風熱,風旋倒地,腦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風,令消散,利血脈。」
3. 《本草便讀》:「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熱,治目祛風,益陰滋腎。」


功效:
 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疏風散熱。


張醫師臨床觀察及發現: 

菊花用得好,對於肺肝熱的體質,能袪邪以扶正, 就能間接滋腎。我亦發現, 菊花較適合用於大腦發達,但小腦協調差的體質。這種人有傾向投入概念性的腦部活動,多於活動身體。很多人以為補腎必定要用補藥, 如用六味地黃丸等。 但從文獻中我發現《本草便讀》指出菊花有益陰滋腎的功能。但要注意一點, 這滋陰功能是透過去掉「火」(肺肝火) 而達到,故若無這火,多服必然有害!肺肝火不同於大眾以為的「熱氣」,而是指某種體質,思考過度,以致容易有偏頭痛、眼部不適、甚至難入睡的情況。而非因為太多食用熱氣食物引起的熱氣( 一般是指大腸濕熱) 。

【中文名】: 槐花
【英文名】:Black Locust Flower
【拉丁名】:Sophorae Flos


【來源】豆科植物槐 (Sophora japonica L. )的乾燥花及花蕾。
【性味】苦,微寒。
【歸經】肝、大腸經。


【文獻記載】

1. 《日華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臟蟲及熱,治皮膚風并腸風瀉血、赤白痢。」
2. 《本草備要》:「入肝、大腸血分而涼血,治風熱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腸風、吐崩諸血。」


功效:
涼血止血,清肝瀉火。主治腸風便血,痔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吐血,衄血,肝火頭痛,目赤腫痛,喉痹,失音,癰疽瘡瘍。


張醫師臨床觀察及發現: 

參考古文, 我發現槐花非常適合應用於因高血壓而引起的眼部出血(古文:眼赤)(現代:微絲血管爆裂)。其症狀眼白會出現鮮紅色血塊, 不同於眼睛多紅筋、結膜炎及角膜炎。有報告指,有結膜下出血症狀的人,3年內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33%。因此, 臨床上若有病人反覆出現微絲血管爆裂, 我都提醒病人注意血壓問題, 並視將這個問題為一個警訊,注意身體。而我亦會處方槐花這藥及其他降血壓、利尿及通血管中藥。

槐花亦治熱氣,但屬於大腸濕熱的熱氣( 我自己區分為腸肝熱)。這種體質的人一般聲線洪亮,沒有虛弱表現,即使失眠後,翌日出上班仍有精力應付, 以致極少求醫,甚至可能有睡眠不足、不佳的傾向十多年。女性的話,直到更年期伴有內分泌失調可能會求醫:男士的話,可能直到患上大腸癌才會求醫。大腸癌的機理是大腸濕熱長期為患, 直到年紀大,加上氣虛才發病。故大腸癌普查定於50 歲也相當合理。

腸肝熱的體質, 年輕時多心浮氣燥,頭痛,有不同程度的痔瘡,及易胖(絕非易瘦體質)困擾,甚少惡寒和傷風感冒。打個比喻,他們遇上和他們有相反體質的人會說:「飲凍野有咩問題呀?」 因為他們飲凍飲會即時解熱, 並不感到寒冷。這種人服用西藥也不會感到「好散」, 所以經常頭痛醫頭, 服用頭痛藥來解決問題。

根類

【中文名】:龍膽草
【英文名】:Chinese Gentian Root, Rough Gentian Root
【拉丁名】: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


【來源】
龍膽科植物條葉龍膽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龍膽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龍膽Gentiana triflora Pall.。或堅龍膽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的乾燥根及根莖。


【文獻記載】

1. 《本經》:「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
2. 《珍珠囊》:「去目中黃及晴赤腫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
3. 《用藥法象》:「退肝經熱邪,除下焦濕熱之腫,瀉膀胱火。」
4. 《醫學衷中參西錄》:龍膽草,味苦微酸,為胃家正藥。其苦也,能降胃氣,堅胃質;其酸也,能補益胃中酸汁,消化飲食。凡胃熱氣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開胃進食。微酸屬木,故又能入肝膽,滋肝血,益膽汁,降肝膽之熱使不上炎,舉凡目疾、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驚癇、眩暈,因肝膽有熱而致病者,皆能愈之。其瀉肝膽實熱之力,數倍於芍藥,而以斂輯肝膽虛熱,固不如芍藥也。
5. 《本草正義》:龍膽草,大苦大寒,與芩連同功,但《本經》稱其味澀,則其性能守而行之於內,故獨以治骨熱著;余則清泄肝膽有餘之火,疏通下焦濕熱之結,足以盡其能事;而霉瘡之毒,疳痃之瘍,皆屬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瀉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餘義矣。


功效:
清熱燥濕;瀉肝定驚。主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陰腫陰癢;濕熱帶下;肝膽實火之頭脹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腫;脅痛口苦;熱病驚風抽搐。


張醫師臨床觀察及發現:

讀書時,印象中苦寒傷胃, 而在眾多苦寒藥中, 龍膽草大苦大寒,就令大部份剛畢業的中醫會唔敢開龍膽草 (我做過一個小訪問) 。後來,我在文獻中,見記載指它主骨間寒熱,就令我想像到,只要用得對,就不怕其苦寒。特別是《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張錫純提到:「為胃家正藥」,「益膽汁」,我更多用於有傾向廢寢忘餐的患者,這類人多數只傾向對自己喜歡的食物有胃口而非完全沒胃口。後來我更發現香港有很多頑固的濕疹、痤瘡、念珠菌增生,更非龍膽不能治。

為了區分這種火和其他火的分別,我稱之為「膽火膀胱火」, 但臨床上,不一定指膀胱炎、尿道炎等。 (因膽汁不足而生的膽火) 再仔細觀察,這類講的膽火膀胱火是指病在膀胱經和膽經。 而這兩經絡不通而引起的各種炎症,都可以考慮用龍膽草作為引經藥。

【中文名】:西洋參
【英文名】:American Ginseng
【拉丁名】: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


【來源】五加科植物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m L.的乾燥根。
【歸經】 心、肺、腎經。


【文獻記載】

1. 《本草從新》:「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
2. 《本草再新》:「治肺火旺,咳嗽痰多,氣虛呵喘,失血勞傷,固精安神,生產諸虛。」
3. 《醫學衷中參西錄》:「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


功效:
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乾。西洋參有抗疲勞、抗氧化、抗應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另外,對糖尿病患者還有調節血糖的作用。


張醫師臨床觀察及發現:

花旗參十分好用。坊間指的虛不受補,即明明是虛, 一補就有熱, 最適合用花旗參。但, 我留意香港有些婦女明明體質上適合用花旗參,但一用又可能會頭暈, 在我反覆實踐後,發現可以用以下配搭:(A) 花旗參:黃蓍 (1:1);(B) 花旗參:太子參(1:1)。

再淺白點,可以說,虛不受補中,仍講野非常有中氣者,單用花旗參;虛不受補中,仍有氣講話但中氣不足者,加黃蓍;虛不受補中,有前者的情況, 但又受不到黃蓍者,慢慢用(B) 花旗參:太子參(1:1) 這配方調養。

特別是產後虛不受補的女性,很適合用花旗參進補。不過,臨床上,還是要看情況,能用黃蓍的,還是要用。把握產後調養的好機會。補中益氣湯亦很好用,升麻也可以改善虛不受補的情況。

鼻咽癌電療後患者也是可以用花旗參減少口腔乾燥不適,因此,我聯想,有鼻咽癌體質傾向的病人都可多用花旗參作調理。

皮類

【中文名】:厚朴
【英文名】:Officinal Magnolia Bark
【拉丁名】:Magnoliae Officinalis Cortex


【來源】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的乾燥幹皮、根皮以及枝皮。


【文獻記載】

1. 《別錄》:「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
2. 《本草綱目》引王好古:「治肺氣脹滿,膨而喘咳。」


功效:
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


張醫師臨床觀察及發現:

臨床上有些人,病機主要在「氣」的上下升降,而非「不同類型的上火」,又「似虛非虛」,都可以考慮從行氣去治療。氣病的表現繁多, 如咳嗽,喛氣,脹氣 (外國人很常見的 Bloating)。但到底氣的升降是如何去區分,辨症, 以致於用藥, 是歷代醫家都用心研究的。為了達到一定果效,複方就有其必要性,治則就是辛開苦降,寒温並用。臨床上,我慣用升降散、半夏瀉心湯及小柴胡湯等。

至於氣機升多降少,還是降多升少,則臨床上要有一定的經驗去區分,用藥比例要考究。

升降出入是人體氣機運動的基本形式,《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氣,主宰着物質的運動,在人與動物,則為生長壯老已,在植物,則為生長化收藏。物質運動的目的,用現代語言講,就叫做「新陳代謝」,生化正常,則氣機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陳代謝旺盛,人體就健康,若病亦易於恢復;反之,人體即發生疾病。

故此,我在臨床上更認為新陳代謝偏慢的體質(易胖體質),很適合用升降法去調理,無論是脂肪肝,血脂高,甚至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PCOS) 引起的閉經。

平時無大病的年輕男女,體形偏胖,但上落樓梯易喘,不屬於氣虛者,就是厚朴的適應症了。

雜難症中, 厚朴可應用於升降失調中引於的支飲症(西醫病名:滲出性心包炎)又稱痰飲,水氣停於胸膈,上迫於肺,肺失肅降的胸膈不利病症。亦用於柏金遜症(Parkinson’s disease)患者,服西藥期間, 腹脹便難如鼓, 納呆少食,厚朴三物合枳朮丸,厚朴可用至60g。

葉類